美文网首页
黄百韬12万人一天几个电报求救,杜聿明回复:再坚持7至10天

黄百韬12万人一天几个电报求救,杜聿明回复:再坚持7至10天

作者: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 来源:发表于2020-09-19 08:29 被阅读0次

    ▲淮海战役示意图

    1948年11月7日,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主力开始大举南下,并顺利通过了国民党第3绥靖区起义部队把守的台儿庄、贾汪一线,成功切断了黄百韬第7兵团与徐州之间的联系,下步就是要将其团团包围并歼灭之。

    在这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刻,坐镇徐州的“剿总”司令长官刘峙却仍然无法判断华东野战军的主攻方向,迟迟不愿派出部队前去救援危在旦夕黄百韬兵团,反而将邱清泉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孙元良第16兵团等部队全线收缩,以确保徐州城的安全。直到10日深夜,深孚众望的“剿总”副司令杜聿明从东北辽沈战场重新回到了徐州前线,这一局面才得以改观。

    ▲蒋介石与杜聿明

    先向西打,再挥师向东

    杜聿明一到徐州,立即判断出华东野战军不可能也没有实力同时攻击黄百韬和徐州城,因此必定首先集中力量围歼黄百韬兵团,而该兵团现在困守的碾庄圩一带距离徐州仅40公里,两者可谓唇亡齿寒。因此,杜聿明立即下令留李弥兵团守徐州,集中邱清泉、孙元良兵团从徐州出发,前去救援。但在此之前,杜聿明却并打算直接出兵东向,而是先向西会合河南方向来的黄维兵团,集中9个半军30万人击溃西南方向的刘伯承、邓小平中原野战军,然后再回师向东,解黄百韬之围。

    杜聿明的这一方案,在电影《淮海战役》中曾经特别演绎,在场的邱清泉等人立即表示“干”。这一方案后来也被很多人认为,是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唯一有机会翻盘的方案,尤其是该方案仅要求黄百韬兵团原地坚持7-10天,而实际上黄兵团却坚持了12天,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似乎更加证明了杜聿明这一方案的英明。

    ▲国民党军士气低落

    西进方案过于乐观

    但仔细想来,杜聿明的这一方案却的确有些过于乐观。华东野战军当初对黄百韬兵团久攻不下,很大原因就是抽调了大半兵力担任阻援任务,如果最具威胁的邱清泉兵团离开徐州向西,那么华东野战军近20万的阻援部队就再无顾忌,既可以向东加速攻坚黄百韬兵团的进程,也可以将计就计,向西进攻仅有李弥兵团2个军驻守的徐州城。

    此外,即使杜聿明真的会合了黄维第12兵团,兵力上占据3倍优势,又有何信心能够在7-10天内击溃中原野战军呢?中原野战军虽然在1947年挺进大别山之役中“被拖瘦了、拖惨了”,兵力锐减,重武器尽失,但这毕竟是抗战劲旅第129师发展而来的部队,仍有十余万之众,且久经战火考验,又有“当代军神”刘伯承将军的指挥,昔日“小诸葛”白崇禧调集华中数十万精锐都没能将其留在大别山区,后辈杜聿明则更不可能有此能耐了。

    ▲黄百韬剧照

    方案被否决,被迫向东救援

    那么,既然杜聿明也知道自己的计划只是纸上谈兵,那么为何还要煞有介事的当众提出呢?实际上,杜聿明从开战之初就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本来就反对守徐州,认为困守徐州及津浦路一线不过是坐以待毙。但徐州毕竟是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线枢纽、首都南京的门户,蒋介石等高层不愿轻易放弃,因此杜聿明提出这个变通方案,成功了皆大欢喜,即使不成功,也可以集中邱清泉、黄维两大主力兵团,退守淮河防线,以黄百韬1个杂牌兵团的牺牲,换回至少两个中央军嫡系兵团的绝对安全,交易绝对划算。

    可惜,杜聿明毕竟只是“剿总”副司令,顶头上司刘峙和更高层的蒋介石都不支持其这一方案,也都认为黄百韬兵团不可能坚持太久。僵持到最后,杜聿明只好于11月11日违心的下达命令,留下孙元良的第16兵团及“剿总”直属第72军守备徐州,集中邱清泉、李弥兵团5个军16万人向碾庄攻击前进,开始了时而向东、时而向南的被动之旅。

    ▲杜聿明最后也被俘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百韬12万人一天几个电报求救,杜聿明回复:再坚持7至10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fe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