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此电影并没有给我很大的触动。它给予我的感知不强,所以也就没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所以,我仅总结了关于该电影的几个关键词,在揣摩导演的想法之时,也一并阐述些我的看法。
首先,是电话。
简单数了数,莫三妹接电话的场景应该出现了不下十次。此方法,可能是导演为了缓解电影情节的过于直叙,也可能他就想通过制造玄虚以调动观众的情绪。每当电话响起的时候,我们可能心头稍稍一紧,因为,他的来电好像基本都是麻烦。我们也好像在期待“好了,新的或是更大的麻烦来了,我看你莫三妹怎么处理。”所以,没有问题制造问题,有了小问题,继续制造大的问题,随着主角的一一解决,电影也才能持续的下去。
每当情节不够紧凑的时候,每当场景太过单一的局促的时候,我就有种预感,电话该响了,本来略显平淡的感觉,恰恰被这一通电话调动了起来,一次又一次。
其次,是对比。
对比的用法很明显,莫三妹是做丧葬生意的,在他店铺的隔壁是做婚庆生意的,这是大对比。在大对比的背景下,又有一些小对比,比如莫三妹的穷困与瘦削对比了邻居的富庶与丰腴;再如,莫三妹总是表情麻木甚至哭丧,邻居则是表情丰富甚至喜悦。
在我看来,此场景的布置可能是为了映衬主题——人生大事。结婚是人生大事,死亡也是,但是,结婚不一定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死亡却是每个人肯定会经历的,如此看来,死亡就显得更重要一些,这可能也是导演想表达的核心。
再次,是保护。
该电影令我印象深刻的镜头不多,甚至几乎没有,但却有一处让我记忆犹新。当莫三妹的父亲要用拐杖打他的时候,手持火尖枪的小文从面包车上跳下来,且看她武器虽拙却如有神助,身姿虽小却极度挺拔,果敢坚毅的眼神下,我仿佛看到了她的内心咆哮“要打我三哥,先过了我这一关再说。”
为什么这一幕会让我感动呢?一方面,当我在被舅舅舅妈抛弃的时候,是你选择了保护我,作为回报,我也必将全力保护你。以恩报恩的美德,虽然广为传承,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实属罕见。电影的浪漫主义气息,在此刻展现的淋漓尽致。另一方面,我虽弱小,甚至我们一行几人表面都很弱小,但是,面对强暴,我勇敢面对。那一刻,仿佛空气凝固,仅存的是小文的勇气,那种气息从她的每一颗毛孔中窜出来,透过荧幕,直抵观众内心。
当然,电影中的种种保护归结为一个核心——爱情受挫的莫三妹保护亲情受挫的小文,一个受伤的心保护另一个受伤的心,最后,两颗心仅仅拥抱在一起。好像说,两个心加在一起所迸发出的力量虽依旧渺小,但却足以应让生活充满欢乐。
最后,不打不相识。
问个问题“莫三妹和小文是如何相识的呢?”答案是“打出来的。”仔细想想,好像很多事情都发源于此,朋友是打出来,爱情是打出来的,亲情是打出来的。为什么两个人可以由一开始的剑拔弩张,到了最后却亲密无间呢?
深究此类事情,简单分析一下。一开始,两人由于某事互相看不惯,冲突到来。但是,两人在后来会发现这种冲突常常是种误会。此外,就算不是误会,两人在后期接触的过程中,可能慢慢发现了反差,他(她)并没有一开始我看到的,想到的那么不堪,反转由此产生。想想看,那些令我们印象深刻的人与事,若是从一贯之,我们大概没什么印象,可若是有转折,却常常引起我们的注意。《功夫》中的街坊邻居不就让我们大开眼界嘛?我们实在没办法把包租公包租婆和杨过小龙女联系在一起,虽然有些大跌眼镜,但是那时那景就是让你难以忘怀。
最后,回归主题——人生大事。
电影的其中一个主题词——丧葬,莫三妹的至亲(他的爸爸)去世,小文的至亲(她的外婆)去世,爸爸和外婆最放心不下的即是男女主角,他们的去世是不是就意味着两位主角从此就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呢?好像不是,他们互相扶持,最亲的人离世,让他们更懂珍视,珍重眼前的下,那个既在他们身边,也是眼下最牵挂他们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