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说话集读书
《遥远的向日葵地》:我们总在别人的故事里,留自己的眼泪(一)

《遥远的向日葵地》:我们总在别人的故事里,留自己的眼泪(一)

作者: 笑忘斋 | 来源:发表于2023-01-27 23:22 被阅读0次

    当非村编辑问我:最近没有写文吗?我承认自己是心虚且羞愧的。

    我想了许多解释的理由,想要尽力使自己这段时间仿佛封笔一样的状态得出一个至少是看起来还算合理的借口。

    很遗憾,在看到消息的十几秒后我没有任何借口。

    停笔的缘由有很多,比如工作的变动,找了个给人写稿的兼职,年前的琐碎事情,思路的凝滞,以及——我觉得自己在将近一年时间没看书了之后,像鱼儿渐渐无水一般干枯了。同时我也长久不一个人静下心来看值得思考的电影了,脑子确实迟钝了许多。

    2021年考研二战结束之后,我预料到自己会再次失败。不过相比2020年第一次失败后的遗憾、不甘,我想由这次失败所标志的告一段落算是自己在文学寻根之路上的坦然、释怀。

    我果真也有一些文气与天资,也实在有很多不堪雕琢之处。对于文学,我并非始终坚定的,有时向往、赞美,有时不屑、贬低。这就导致我前前后后有很多创作的想法,每一篇也都开始了,然而我总在犹豫:

    我所经历的人生已经足够准确地描述出我想表达的真实世界了吗?

    我所阅读的书籍已经足够丰富地支撑我建构这个完整的世界了吗?

    最终,我想表达的全都郁结在了自己的胸中,脑海中曾经完整地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放映了生死离别、爱恨空空的画面,然后消逝于了无痕迹。

    其实我想在自己的文字里面表达真实,而具体的表象又会妨害我对真实的表达。我疑虑那只是自己所盲目认定的真实,我经历的事情还不够多、看的书还不够丰富、走的路还不够长、不够远。

    我无法想象,有一天自己终于可以编造一个无比真实的故事,它的一切都使人感同身受,在每一个情感的细节里面都看见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我自己明白,这是一个被剪辑的故事,它离真实永远差了一点。

    好了,最近我完全利用自己的文字去谋生,写了几篇违心的主旨明确的文章。尽管我竭力在文章中真实地传达我的感动、我的赞颂(我并不反感对于特定精神的宣传,除了刻意的拔高和泯灭),然而还是被收稿子的人批评自己写文章时的倒装句习惯。

    虽然只是隔着屏幕那端的评价,然而我的羞愧和失落犹如当年母亲面对来村里收草药的贩子,他皱着眉头说:

    你这草药晒得根本就不够干嘛,我们回去还得重新加工哩。

    当然他还是把草药收走了,收稿子的人也还是给了我第一笔200块的稿费。不过我宁愿我的稿子让他无偿使用,就像母亲懦懦地小声说:

    不然你便宜点收走吧。(如果不是为了补贴家用,我想母亲更愿意说——要不这些就送给你吧)。

    我和母亲一样,不愿意麻烦人家,更不愿意给人家造成任何麻烦。

    话说回来,关于写作我的理解是——真实地记录一切,包括真实的世界,包括真实的感受。

    我偶然间看到一个小说家对自己作品的解释,大意是这样的:

    小说里面写到内容,全部都是真实的,不过是我自己所认为的真实。每一个场景之间的关系或许是我编造的,然而场景本身是我真实见过的,有的还是梦里的真实世界。

    ——去过的动物园,谈过的恋爱,游玩过的沙漠和大海……它们本不相互认识,然而一个小说的世界使他们真实地联系起来,我就是联系他们的那根线,我自己就是那个因果。

    这个想法很棒,也从某种角度启发了我,安抚了我。以前觉得小说需要有很深厚的阅读,很深厚的经历,很深厚的想象,如今感到它只是一个轻巧的,数十万字、数百万字、哪怕再加上前世今生都只是重若无物。但它必须透明,足够的真实使小说足够透明。

    我调用文字,只是因为它能最好地表达我,传达我的世界,而非我要借由文字铸造一个复杂的世界,重重围困自己。又想到那个收稿子的人,他说我的倒装句使人很难看懂,这个评价也许不错。然而我的文字是它们自愿以这种形式组合的,我的思路是它们自愿以这种因果呈现的,我并没有任何的横加阻拦,更无法从中作梗。

    人们喜欢看大团圆的故事,最好情节流畅、故事简单、语言平整,最好用短句子代替长句子,用基础语法代替复杂语法,这样也许不错。然而我发现自己只有流畅的情绪、简单的情感、平整的情节。我也许诘屈聱牙,但同时直白如话。

    总之,这些搁笔的日子,有现实生活的借口,有缓步沉淀的托辞。我看了几本书,也浪费了一些时间,耽搁了几篇文字创作的进度。

    我并不认为文学是永恒的。当然我希望自己能一直真诚,至少在并不赖以文字生存的时候可以这样,借由文字直指内心。

    断断续续读书的时候,我标注了一些喜欢的句子,有感而发处也做了记录。从这一篇起,全部整理分享出来,也算是冠冕堂皇的自说自话。

    至于接下来,会换工作,会继续阅读,会写一些作家李娟的相关书评,会重点研究她的文学世界,还会把已经开始而远未结束的篇章逐渐完成。

    2023年,我会更像一个大人那样承担起所有关于爱的责任。这样的新年祝愿仿佛是迟钝了些,然而越来越长大,我对于时间的快速前进确实也有些因为麻木而无所适从了。至少,我的迟钝、麻木和无所适从也都是真实的、也都是真诚的吧。

    ——前言

    01.

    于是整个夏天,她赤身扛锨穿行在葵花地里,晒得一身黢黑,和万物模糊了界线。

    叶隙间阳光跳跃,脚下泥土暗涌。她走在葵花林里,如跋涉大水之中,努力令自己不要漂浮起来。

    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

    她没有衣服,无所遮蔽也无所依傍。快要迷路一般眩晕。目之所及,枝梢的手心便冲她张开,献上珍宝,捧出花蕾。

    她停下等待。花蕾却迟迟不绽。赴约前的女子在深深闺房换了一身又一身衣服,迟迟下不了最后的决定。我妈却赤身相迎,肝胆相照。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杈、喷药,无比耐心。

    ——节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浇地》

    案:看到这里,很好奇作者父亲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我的阿勒泰》中,随着牧场商队辗转开小卖部的是她的母亲,饭后一起散步、出门一起参加当地节日的也是她的母亲。到了《遥远的向日葵地》中,一遍又一遍坚韧地播种向日葵,孤身一人向林业局要求说法和补偿,在少有人烟的蒙古包中坚守这一片虽无多少回报,但却是一家人生计的九十亩向日葵地的,还是她的母亲。随着干农活的燥热程度,一件一件褪去身上外衣,最后上身赤膊的竟然也是一个母亲的形象。

    很多人在李娟的散文中看到了物趣,看到了荒野戈壁甚至沙漠中的奇丽,另一方豁然美好的世界,甚至发出了羡慕的声音。然而,压在“母亲”身上的重担,从头至尾都未出现过的父亲的形象,让我感到了在这特意隐藏的叙述之下,也许有着许多命运的隐情,也许是一个女人在孤苦无依的生活中锤炼出来的坚韧与伟大,像传统文学形象中乡村男人一样粗粝和野生。

    以上的评价,是在我尚未全部阅读完李娟过往作品下得出的疑问和猜测。我很希望自己的猜测是错误的,而命运也能给一个母亲一些眷顾和希望。

    02.

    浇地的日子最漫长。地头闸门一开,水哗然而下,顺着地面的横渠如多米诺骨牌般一道紧挨着一道淌进纵向排列的狭长埂沟。

    渐渐地,水流速度越来越慢。我妈跟随水流缓缓前行,凝滞处挖一锨,跑水的缺口补块泥土,并将吃饱水的埂沟一一封堵。

    那么广阔的土地,那么细长的水脉。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

    地底深处的庞大根系吮吸得滋滋有声,地面之上愈发沉静。

    她抬头四望。天地间空空荡荡,连一丝微风都没有,连一件衣服都没有。

    世上只剩下植物,植物只剩下路。所有路畅通无阻,所有门大打而开。

    水在光明之处艰难跋涉,在黑暗之处一路绿灯地奔赴顶点。——那是水在这片大地上所能达到的最高的高度。一株葵花的高度。

    这块葵花地是这些水走遍地球后的最后一站。

    整整三天三夜,整面葵花地都均匀浸透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

    即将开幕。大地前所未有地寂静。    

    我妈是唯一的观众,不着寸缕,只踩着一双雨靴。

    她双脚闷湿,浑身闪光。再也没有人看到她了。她是最强大的一株植物,铁锨是最贵重的权杖。她脚踩雨靴,无所不至。像女王般自由、光荣、权势鼎盛。

    很久很久以后,当她给我诉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还能感觉到她眉目间的光芒,感觉到她浑身哗然畅行的光合作用,感觉到她贯通终生的耐心与希望。

    ——节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浇地》

    案:贯通终生的耐心与希望,究竟是谁呢?向日葵地中的深闺女子,还是充满野性、不着寸缕的母亲?《浇地》篇写到这里,已经过于地发散和玄想了,脱离了作者以往对具体事物和事件的描述,变得空无依傍、发端无止。以我的推测,也无法理解作者是要表达一个中心观念,或者一种强烈感情,或者只是毫无所想地调用文字,将不相干的形容和名称组合起来,而并不寻求说理的逻辑与叙述的畅通。

    散文之散,大概就在这一点上,不必全是故事与理念的结合,不必结尾一定是观念的宣教。只要写作之人当时确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即使过后自己再看也莫可名状,便足够了。写作归根结底是一种表达,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外化和对外部世界(自己所观察到)的形容,因此真诚很重要。

    我在比较片面的阅读中最欣赏李娟的一点,不是人所称道的生动与灵气,不是写作的天才,也不是什么三毛的经历和文风,而是一种对于生活的真诚。李娟只是一个普通人,在她逐渐成为职业作家的过程中,我祝愿她不要丧失了这一份对生活的真诚,其次就是认真的态度。

    03.

    如果说湖水是世界的尽头,那么,那座白房子便坐落在世界的对面。

    住在那里的会是什么样的人呢?我渴望过去看看,但每次绕着水岸走了很久都没能抵达。

    离开那块葵花地后,我有好几次梦到那片荒野中的大水。梦到南方来的白鸟久久盘旋水面,梦到湖心芦苇静立。却没有一次梦到生活在遥远白房子里的那个人。

    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葵花地金光灿烂、无边喧哗,无数次将我从梦中惊醒,却没有一次惊醒过他的故乡。

    ——节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水》

    04.

    石灰墙和红砖地,对我来说几乎就是梦想之家的全部要素。简单吧?可是,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梦,却永远无法实现了。

    还有房子旁边的一小块菜园,菜园边的两棵树,院墙下的鸡窝和一丛花。也永远只存在于怀想之中。

    我要这样一座房子干什么呢?是为了从此能够安心地生活吗?

    不是的,是为了从此能够安心地等待。

    而眼下的我,只能安心地离别。

    ——节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我》

    案:石灰墙和红砖地这样简单的家,缘何再也实现不了了呢?是曾经发生了什么不测,还是少年时候的想象永远停留在了过去?现在于作者、于我们而言,在城市之中的辗转已经消耗了自己对简单的向往,自己亦迷失在了繁复堆砌的世界中。

    安心地等待和安心地离别,两者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分别?繁华落尽见真淳,我们无数次寂寞又孤独地放下心中执念,得来的究竟是心安还是空虚?我想只要夜色浓重时,深深地问问自己罢。

    05.

    是的,她扛着这两根三米长的树干及一大堆行李,倒了三趟车。

    没有候车室,没有火炉。她在省道线或国道线的路口等车。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她守着她的行李站在茫茫风雪之中。

    不知车什么时候来,也不知车会不会来。

    头一天,她也在同一个路口等了半天,又冷又饿,最后却被路过的老乡告知班车坏了,要停运一天……但第二天她仍站在老地方等待,心怀一线希望。

    世界上最强烈的希望就是“一线希望”吧?

    后来车来了。司机在白茫茫天地间顶着无边无际的风雪前行,突然看到前方路口的冰雪间有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据他的经验,应该有三到五个人在那里等车。

    可是走到近前,却发现只有一个人和三到五个人的行李。

    总之,她不辞辛苦给我带来了两根树干。

    案:突然想起了我妈,每次总能不可思议地,像变魔术把一样一样的东西拿出来。虽然她不识字,但是可以一个人独自问路坐车。她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仿佛只要想做的任何事,都能够做到。我很佩服妈妈,她对凡事都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敢于付出行动,也敢于在接连的失败后继续平常心地再来一遍。所以李娟的母亲在向日葵地被鹅喉羚吃光后,再三重新播种,又在漫天的风雪中,无边无际地等一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的车,大概就是世界上大多数母亲真实的写照吧。

    突然又想到了最近看过的一个商业广告,大概内容是:女儿做了小手术,母亲知道后说明天一定到,然后开始翻山越岭,从摩托、客车、巴士、火车再到地铁公交,一路上颠簸心酸,面临种种困境,最终真的在第二天敲开了女儿出租屋的房门。这句明天一定到,像魔法一样说得轻轻松松,但是要实现它,要付出的是一生的无悔和牺牲。

    我爱我的妈妈,李娟应该也很爱她的妈妈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遥远的向日葵地》:我们总在别人的故事里,留自己的眼泪(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hy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