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哪一年,突然开了跑步的念头。那时,到处都开弥漫着跑步的气息,在周围的人群里,在能看到的公园里,在城墙的四周,在小区的院落里,甚至在柏油马路上,都有人不管是早上,还是晚上跑步的身影。
人是社会型动物,从众是我们作为个体的一个不能解释的理念。
我最怕是惧怕跑步的,因为枯燥而且闲的特别无聊。从从军开始,跑步,特别是在步兵团,我都是被动 也就是说没有办法,要必须完成的事情。
但有一点,就是跑完5公里,或者更长,过程的痛苦,到最后化作了一种幸福。也许就是多巴胺开始作祟吧。
还有一点,就是跑完步,好像睡眠特别正常,一趟到床上 管它三七二十一,倒头就啥也不知道了。
但没法爱上这样一项运动,恰恰相反,后来跑了好多年,只是为了单纯的减肥,和找个事情做。
那几年,人生较为艰难,很多事情 都困在在心上。索性就经常大清早起床,就去附近的大学操场跑步 或者是傍晚,没什么事情,也就去附近的校园跑步。算是打发时间,后来又参加了若干跑团,在微信群,相约到各个公园,城墙边跑步。
那些一起曾经跑过步的人,有人大概还在微信里,但基本上没有任何交集。
跑了这么多年,突然觉得跑步对身体的损伤,以及习惯性成瘾,再就是对所谓身材的偶尔庇护,或是对多巴胺的迷恋。总结到一起,就是一直没有断过。
期间买过一本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的时候,我在干什么。阅读的过程,发现村上这位小说家,文字真挚,打动读者。
开始也慢慢对人生有些思考,就是在跑步的过程中,人都是自带目的,可偏偏在外在却要展现一种普遍的集体主义思想。
从跑步,跑团,到后参加各种活动,我从一个人对社会理解多少偏差的三十岁人到渐渐理解了很多人生奥妙的事情,可以说阴暗,或者说人的某种虚伪表示了全然的接受。
人生的过程 在阅读村上这本跑步的书里,好像找到了比较相似的价值观。对外,对内 好像重新开始洗牌。
有一年这本书我借给一位同样喜欢阅读和跑步的中年男人,后来也没有和他交流书和跑步的心得。
人也渐行渐远,书也悄悄远去。
就在前几天,我又网购了这本书。没怎么读,夏天对我而言,不是阅读的最佳时刻。但我总带在包里,是准备系统在重复一下的。
想重读 一定是在第一次读的时候有好感,就像交朋友 第一次印象甚为关键。第一次没啥好印象,也就无从有啥下一步可说。
说实话,疫情后,我渐渐从跑,变成了快走,有时候甚至就是单纯的散散步。但还是一直坚持每次用跑步软件记录,而且还会发布微信朋友圈鼓励自己。
总体感觉,这项运动会伴随我一生。人到了四十多岁,渐渐的身体机能大不如从前,从跑到快走,也可以说是自知之明吧。
再加上腰总是有些不适,就改这样快走当作一种个人意义上的跑步。再没有三五成群的一起跑,个人好像也不需要一群人一起参加这样一种本来就属于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的体力劳动了。
也觉得一个人应该自在些,当作个人的一项活动,人多总难免会分散一些精力。而一个人就很自由。
昨天看老婆在看我重新买来的这本村上关于个人跑步的散文集,她看的很入迷,太阳都下山了,还在用灯光集中注意力看了一会。
我说这本书,当时看的感觉特别好,现在啥都不记得了,所以又买了一本。
要准备重新看看的,但就是讲跑步对村上,村上对跑步,和人生的理解。这个大概念我没忘。是不是有些厚颜无耻?哈哈,老婆听得很赞同的笑笑。
刚才看了两页,跑步 随着身体变大,对速度越来越不重视,而越来越看重体会跑步带给村上自己独特的东西。
突然好几天没有码子,就写这篇关于读书和跑步的小文。其实看书,是在看别人的文字,好的文字,不仅仅是作者的,而且也是给读书精神的良药。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还一种痛苦的人,最痛苦的人。苏格拉底。
那么跑步实际上是痛苦的,读书也是痛苦的。无数的痛苦,才会变成一个有主见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