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读写营”第二期.第三课——02075学员作业:
作业要求——开篇:正面的开篇定调子:
小说描述的是,岳丁童年时候的事情:
他和同村的小伙伴一起,从小放牛放羊,读书了,就放学放假后去。而且,在附近的山上,和邻近几个山村的孩子们,从小一起在山里,相识相伴长大。
那时山里,很难得放回电影。哪个村子放电影,就如同过年一样热闹,小伙伴们早早就约好:一起结伴去看电影。
相同的一幕或两幕电影,轮流在相邻的几个村子放,他们就跟着放影队,挨个村去看一圈。一圈看下来,还没有上学、哪怕不会说汉话的山里娃娃们,电影里的台词也大都看懂了、也都会背了。
在他七、八岁大时,有一次,他们村里放电影,他们把其它村的孩子们都叫来了。来的时候,是大孩子们背着小孩子们来的。
电影在打谷场上放,整个场上热闹成一片。人们早早吃完晚饭,搬上家里的小凳子,迫不及待地坐在银幕前等着。遇到两部电影一起放的时候,天一擦黑,放影就开始了。
场院周围,围了大大一圈,有人在卖零食,松子、花生、瓜子和核桃之类;或卖山里特有的水果,桃、梨、山楂果和羊奶子果什么的。大人为孩子们买上一些,让孩子们分了吃。
邻村的一个小女孩,大约三、四岁,过来悄悄拽拽岳丁的裤腿说:“哥哥,你可以给我买羊奶子果吃吗?”
岳丁问了卖羊奶子果的老奶奶,要三分钱一碗。他又找了本村几个大孩子,凑够了三分钱,买了一大碗羊奶子果,分给小伙伴们。邻村来的小客人们,每人多分到几个。
山村里,每逢放电影,两部电影并在一起放完,已经是下半夜了。那个要买羊奶子果吃的小女孩,早已经靠着岳丁的一侧肩膀睡着了。
山里的孩子,单纯善良,而且早已形了成惯例:本村的大孩子们,必须帮着邻村年长的孩子,背上年幼的孩子们,挨个村子地把他们送回去,天亮回来再去补瞌睡。
岳丁背着小女孩,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夏夜里,迎着松风阵阵下山,淌过山下的小河,向河对岸的另一个小村子走去。
河水清凉,水深刚及小腿,水流潺潺。大家相互提醒“注意安全”的声音,还有一群人过河激起的水声,在一瞬间吵醒了背上的小女孩。
这时候,只听小女孩凑在岳丁的耳边说:“哥哥,下回你们村放电影,你还叫我来,还给我买羊奶子果吃。”岳丁答:“好!”小女孩满足地又睡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