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田余庆著。
![](https://img.haomeiwen.com/i9834896/fd8c0110ef4a9ce3.jpg)
我知道这本书正是作者离世之时,正值“人去纸贵”,几次缺货,最后才捡漏了一本。
![](https://img.haomeiwen.com/i9834896/3a72fa671ec630d9.jpg)
说到魏晋,我们能想到什么?三曹文学,竹林七贤,名士风流,世说新语,看杀卫玠?
本书着重的是东晋时期特殊的政治形态:门阀政治。
门阀政治之始是“王与马,共天下”,王,指琅琊王导,马则指东晋元帝司马睿,“共天下”并不是指平分天下,而是“祭由司马,政出士族”,这一特殊形式几乎贯穿了整个东晋。
细查门阀政治的起因,从西晋末年就有端倪,司马越与王衍是早期的“王与马”。东晋元帝司马睿的根基不稳,全靠士族支持,其它环境也不可小看,比如五胡。而五胡乱华之起,是因为西晋未年,诸王室各援异族以相争。
门阀政治下,东晋还能绵延,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来自士族内部。某一时期某一士族坐大,但其它家族不甘示弱,通过与皇室联姻,积累名望,掌握实权,优秀子弟等各种方式,进行权力更替,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相继登上权力的顶峰。
士族之间明争暗斗,内部并不融洽,皇权有喘息之地,那为什么还是没有发扬光大呢?
皇权一旦有复兴的迹像,各大士族就会暂时放弃嫌隙,联合起来一起摧折打压,维持士族阶级的特殊政治地位。危机解除后,再各谋手段为自己家族获取最大政治和经济利益。
东晋是渡江而建的政权。当地吴姓士族和渡江南来的侨姓士族之间的争斗,说到底是士族间的争斗。一些次等士族,或者是一些出身不显的武将,甚或是流民帅,只能成为棋子,一边利用,一边压制。这也导致了流民帅苏峻之乱。
一切腐坏,都是由内而外。自古皆然。
东晋未年,随着次等士族的崛起,道术的兴盛,北方民族的强大,门阀政治和司马政权一起都消沉了。
门阀士族只有一些当年的荣光和仅剩的傲气了。
直到隋唐时期,那些世家大族还不屑与帝王联姻呢。所谓文官梦想之一“娶五姓女”,也算是门阀世族们最后一点的残喘吧。但毕竟,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已经被强大的皇权压的死死了。
特定的时期和环境,才造就了门阀政治这一奇特景像,也是东晋所独有的。
感慨一句,世说新语上那些云淡风清,芝兰玉树下,藏着的却是暗流汹涌,刀光剑影。
还有,各类人物关系简直可用无孔不入来形容。血缘,姻亲,外戚,分支,以家族为单位发散开去,织成了一道密密的利益网,那些沉沦下僚的寒士是怎样的愤慨和无奈。
![](https://img.haomeiwen.com/i9834896/fde9865f3e462ab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834896/31a51ce0cec3ed1a.jpg)
掩卷沉思,现在的社会又有“寒门难出贵子”的说法,因为各种资源的分配不平等,导致下一代的巨大差异。虽然无门阀政治之虞,但天下多的还是“寒门”,如何能令“天下寒士俱欢颜”,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