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上海有个死亡体验馆,名叫“醒来”,上半年跑了这么多次上海,机缘巧合都没能赶上他们开展活动的时候,现在这家死亡体验馆已经于2019年4月永久闭馆,而且后续的遗物展览门票也已售罄。
就如同死亡一样,展览的结束、活动的结束、离别……都是“丧失”,我们不断体验着这种失去,从中品味它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把它内化为死亡练习,从各种意义上为那个终将到来的时刻做准备。
这一次,有幸得到007伙伴的邀约,在深圳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了一次类似的活动,行动派龙岩的一位伙伴曾经在上海参加过“醒来”的死亡体验活动,由他带领12轮灵魂考验,最大限度地还原了这部分的过程。受场地所限,没有办法体会后续的无常之门、星光之门,躺进棺材和焚尸炉,最后再通过模拟子宫与产道重生,但也管中窥豹地体会到了这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团体过程。
12轮灵魂考验每一轮都会选出一名成员“死亡”,接下来就戴上眼罩变成幽灵,只能聆听不能讲话也不能参与游戏,在每一轮的选择中可能都是二选一的道德难题与困境,是心理测验中常用的迫选题,同时也运用民主票选的方式决定投死谁,得票最多者出局,平票则开启支线剧情,总之……都是带领者玩死大家。
在观察中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因为这是一个模拟游戏,所以大家的选项基本上都倾向于符合社会期许性的答案,就是会把道德、崇高的价值、社会认可的和赞许的行为当做最高奖赏,而如果一个人出于自己切身利益考虑而给出一个选择,很容易被当做是异己而高票当选。
用精神分析的话语来说,这是一个超我很强的团体。
真实世界的选择远比这复杂,同时因为我们不需要真实的去面对放弃某些东西的切肤之痛,所以讲漂亮话看起来是最佳选择,这样会让自己“显得”在道德上更加没有瑕疵,也不容易受到舆论的指责。游戏中用了《流浪地球》中的两难困境做例子,究竟是100%地放弃地球,保全空间站上的人类种子,还是放手一搏,点燃木星,用全人类的性命押一次宝,这样极端的情况可能会折射出一个人在面对生死时的价值评判,从而影响行为,而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可能每一天都在面临这种选择的微缩版。
结束后有一份需要在72小时内完成的思考问卷,有些答案需要在后续的领悟中慢慢浮现,但也需要一个时间限制,否则可能你这辈子都不会去做了。
终于近距离目睹了死亡体验,活动设计得很好,充满了恶魔般的残忍(笑)。游戏就是这样,充满了象征和比喻,不会让人真的去面对死亡的冰冷气息而感到恐怖,但又能在想象的层面去无限地接近它。以一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就组建起来的团体(虽然有部分成员之前认识)而言,能够走到这样的深度是很不容易的,里面有部分面具式的表达,是在社交场合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想要剥离这个部分去呈现更加真实的自我,需要长程动力小组的保驾护航才有可能做到。
死亡有更为广阔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外延,有机会的话,让我试试把《理解死亡》课上的那些知识点搬运和梳理出来,做更深入的探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