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起,先到阳台烧一壶水泡一壶茶,用一杯清茶唤醒自己。每天晚上睡前,跟儿子来个拥抱,道一声晚安。
这是早晚的仪式。
有人说,这是矫情。
如果说这是矫情的话,那中国就是一个矫情的民族。一年的那么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固定的仪式。清明祭祀,三月三的艾叶糍粑,端午的龙舟和粽子,中元节吃鸭肉,中秋的拜月团圆,春节更不必说了,从腊月开始进入过年的氛围……不把这些仪式做足,这一年简直觉得过得不完美。
但是老祖宗们没有“仪式感”的说法。这个概念是这两年才流行的。
法国童话故事《小王子》里,小王子问狐狸:
“什么是仪式?”
“这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刘烨的法国妻子安娜曾经说过:“仪式感,是为了提醒我们,时光不是虚度,要好好珍惜余生。”
狐狸对小王子说:
如果你说下午四点钟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感到快乐。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准备好迎接你的心情了。
有一本美丽的绘本《美丽星期五》,讲述了一个关于仪式感的美丽故事。
星期五,对这个男孩和他爸爸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每到那天早上,他们会一起出门,悠闲地在附近散散步,看看正在修建的新大楼,数数路上的小狗,然后一起到他们很喜欢的小吃店去吃早餐和聊天。
在每一个漫长的星期中,他们都盼望着星期五的到来,好共度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爸爸妈妈,都是仪式感很强的人。
小时候,每天起床,会去问候爸妈:昨晚睡得好吗?出门前,一定会告诉他们,我出去了。回来后,也会第一时间告诉他们,我回来了。以至于现在,我每次出差前后也不会忘了打电话告诉他们。
记忆中,过年过节都是大事,虽然家庭不是很宽裕,她总记得给我们做新衣。记得有一年,年前爸妈特别忙,到年二十八了还没给我买新衣服。妈妈专门带我到市里,逛了一下午,非给我买了一身新衣。
所以你看,仪式感,从来都与矫情和刻意无关。
它是对生活的尊重,是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独特的意义所在,是让我们充满热忱的去面对生活。
所以,生活还是要有仪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