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季江是南朝粱代的绝顶美男子。萧译的随从。萧译是一个才子,这大家都知道。暨季江也是一个风流才子。萧译在文学方面造诣很深。可以说,对于书籍的阅读,达到了一种近乎痴迷的状态。用现在的话来说,叫读书中毒。他的眼睛不好,天生有残疾,再加上他天天读书,最后导致一个眼睛几乎失明。
书读得多,对他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的职业不是做学问,而是要从政。在没有当皇帝之前,他是一个王子,没有什么具体的管理职位,吟诗作赋还情有可原。当了皇帝之后,就要管理国家。整天诗词歌赋的,就不是很适宜。读书有好多种。有文学类型的也有哲学和管理类型的。他偏偏沉迷于文学类的书籍中不能自拔。所以他治理的国家不怎么样。
萧绎实际上是一个亡国之君。虽然他被宇文泰俘获并杀掉,他的部下陈霸先也立过两个小皇帝。但是大权已经归了陈家。陈霸先最后终于一脚踢开皇帝自己建立新王朝。当年,萧绎还干过一件非常令人不齿的事,就是烧书。宇文泰兵临城下,眼看城破国亡,他却长叹读书多害了他。一气之下,一把火烧掉了几万册图书。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危害仅次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这是后话。
暨季江有才华,人又长得俊,深得萧绎的青睐,经常带在身边,出入大庭广众之下。史书上描述暨季江,不仅长得好,而且身材挺拔,威武。也就是说很健美。经常出入王府,如同进自己家门。这样,王子的家人就有了很多的接触的机会。特别是王子的老婆,王妃徐昭佩。
萧译的眼睛不好,不能长时间看书。于是,他就让暨季江给他读。暨季江的声音也好听,字正腔圆,声音浑厚,特有磁性。搁现在,一准的省级电视台以上的播音员。萧译常常在暨季江的优美的朗读声中安然入睡。那场面非常的温馨。徐昭佩常常会给丈夫端一碗汤,或者拿一件衣服过来。每当看到丈夫睡着了,就会和暨季江聊一会。
开始的时候呢,还是聊一些有关王子萧译的生活起居和文章之类的,时间久了难免会说到有关个人感情的事。庭院深深的王府,夜晚非常寂静。时间久了,暨季江还是要回家的。毕竟你不能住在王府。徐昭佩送他出门。江淮的天气到了秋天就已经很有凉意了,但是,他们的话好像说不完。徐徐发抖中,终于情不自禁拥抱在一起。
徐昭佩和萧译的感情并不好。也许在普通人中,这样的矛盾也不算啥。但是在皇家大族,这就很是问题。徐昭佩出生在士族大户人家,从小性格豪放,不拘小节。大大咧咧让贵为皇子的萧译非常的不能接受。性情顽劣的徐昭佩经常别出心裁地跟萧绎恶作剧。比如有一天早上起来化妆,只画了半个脸。萧绎很纳闷,说,怎么这样化妆啊,多难看。徐昭佩说,专门给你画的。你不是左右一边的眼睛能看见东西吗?所以画半边就可以了。徐昭佩还觉得自己挺幽默风趣的。但是,萧绎感到非常屈辱。一甩身,怒气冲冲走出去。
徐昭佩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也不在乎。还是我行我素。以至于发展到两个人几乎不同房。她还是不在乎。反正也给你生了儿子了,不同房就不同房吧。老娘还不伺候你了。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远。
暨季江就成了徐昭佩的另一个感情寄托着。萧绎经常专心研究学问,写书。很少顾及别的。以至于暨季江和徐昭佩的事情在朝野传开,越传越广。萧绎都不知情。
暨季江自己也不避讳。经常跟哥们聊天,还吹嘘自己怎么跟王妃谈情说爱。显摆自己的能力和魅力。他经常跟朋友们说,徐昭佩这个女人,虽然生过三个孩子,但是,身材还是非常好。曲线优美就像是练过瑜伽。皮肤光洁如同绸缎。跳舞的时候,翩翩起舞犹如孔雀。别提多美妙了。
后世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叫“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暨季江向别人炫耀的时候说的。
萧绎公务在身或者潜心研究学问的时候,徐昭佩经常跟着暨季江出去玩。暨季江带着王妃到处显摆,乘坐着马车招摇过市,一点都不避讳。在酒楼又是喝酒又是吟诗作画。甚至有时候夜不归宿。喝酒喝大了就跳舞唱歌。兴趣来了,索性脱去长袖,短衣上阵。恣意妄为,挥霍无度。
有一次,暨季江和徐昭佩去寺庙,又结识了一个和尚。他们三个情趣相投,玩的不亦乐乎。
要说,这南朝的人确实够开放的。别人不说,那些修行的和尚,也居然做这样的风流事。你怎么说服别人禁欲、禁酒肉。可是,和尚很是很有地位的。佛教在南朝非常盛行,专门从事佛教事业的人数也很多。寺庙豪华气派上档次,数量也多。后人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一斑。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主要是传播另外一个世界的情况。人们很感兴趣。人世间之外,六道轮回,比如我们知道的天地人间还有什么阿修罗道和恶鬼道畜生道。他只是告诉人们,怎么样就就能进入比较好的那个世界。通过念经,做善事,各种修为,主要靠念经。并没有在形式上过多强调。比如不能吃肉喝酒,不能有男女的欢愉等清规戒律。当时的佛教是天竺国那边来的云游和尚主动传过来的。记得好像有个叫达摩柯还是什么的和尚,跟萧绎的父亲是好朋友,两人经常一起研究佛经。对了,萧译的父亲就是著名的梁武帝萧衍。对佛教痴迷到不做皇帝要出嫁的地步。后来,到了唐朝,唐三藏亲自去印度取回来一部分。一研究,发现很不一样。唐三藏修订完成之后,一般来讲,形成了我们特有的佛教形式。各种戒规越来越严苛。不杀生不淫欲不偷盗不吃好吃的等。
所以,唐朝以前的佛教,也就是单纯的一个宗教理论体系。对宇宙万物以神话的形式给与说明而已。并不太看重个人修为。和尚跟普通人没啥区别,该吃吃该喝喝。该交女朋友就交个女朋友。而且还有一个非常有利的地方,就是,不用劳动就有吃的。不但南朝是这样,北边的那个北魏,也是非常信奉佛教的。尤其是到了北魏的拓跋宏时代,全国一半人都不干活了,都当和尚。这让拓跋宏非常恼火。都不干活,怎么行。于是乎强行禁止佛教。拆了不少寺庙。也抓了不少和尚。
谁也不知道另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所以,有这么一个说法挺好的。北魏的皇帝们也把自己的位置安排好了,刻在云冈的石窟里。在此之前,有道教的说法,天宫人间啥的,有点相似,但是不详细。后来又有人把中国道教的最高领导者和佛教的最高领导者联系起来,这就更加有人追捧。刚才说道那个和昭佩有染的和尚,史书上就是叫他智远道人。既然是和尚,怎么又叫道人呢?这就说明那个年代,对于道家和佛教不是很分得清。
萧译是怎么发现这事的呢?说来也凑巧,他除了王子的身份,还有一个荆州刺史的身份。经常要去州府上班处理公务。虽然说不用他具体干,但是很多文件都要他批。地方军政大权于一身,有时候忙的晚上就顾不上回家,直接住在州府。每当萧绎去上班,前脚出门,徐昭佩后脚就去召集朋友们玩耍。她深知萧绎这一出门,一时半会是回不来的。他管辖的位置十分重要。江对面就是西魏的地盘,必须是时时刻刻关注对岸动静。此时的西魏,由宇文泰掌握实际大权,对南边虎视眈眈。
暨季江是萧译的随从,按说呢要围绕着萧绎寸步不离才对。但是,很多时候,萧绎会差遣他出去办事。这就给他提供了机会。
萧绎很多时候会把公文拿回家阅读,并批复。以便第二天上班时候,直接部署。这也是一个公职人员的可贵品质。有一次,带回家的公文很多,一直批到深夜才搞完。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呢,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文件落在家里。而暨季江又被他派出去干别的事。换别人,又不知道在哪里去。再说他也不希望别人随便进入他的书房。所以他自己回去取。
这次回家的所见,让萧绎尴尬万分。
你们猜他看见了什么?
徐昭佩居然在家开帕提。饮酒赋诗也就罢了,也不知道喝多了是怎么着,还是他们就是这种玩法,一群男女正在跳舞。中间有个男的最卖力气,几乎脱光了身上所有衣服,再看徐昭佩,衣衫不整,配合着那个舞男扭动着身躯。舞男的舞姿真的没的说,看那样子,比后来欧美盛行的脱衣舞男都疯狂。更加让萧绎惊讶的是,这个男子居然是暨季江。
怒不可揭的萧译并没有声张。而是悄悄退出来。
他本来是让暨季江办公差,没想到他胆大妄为,到这里寻欢作乐。他要下决心好好收拾他。
那么这个暨季江怎么不去好好办理领导交给的人物,而居然去找徐昭佩寻欢作乐?难道他真的色胆包天吗?这也是机缘巧合。萧绎兄弟十几个,他是老七。有个弟弟叫萧纪。有里通外国勾结西魏的嫌疑。萧绎安插在萧纪身边的人传回话来,说西魏刚派联络人员过来。萧纪直接会见来使。在一个闹市区的驿馆,还有书信交换。萧绎接到密保不敢怠慢,立即向上面反映,并写密函一份,让那个来者带回去。告诉萧纪身边的暗探,不动声色,保护自己。
暨季江把密函交给来者,时间还早。回去交差的话也不着急。就想起徐昭佩今天家里举办个人化装舞会。所以就来看看。
徐昭佩一见暨季江来了,兴奋的满脸绯红。一下子就把暨季江揽入怀中。轻薄的衣衫让暨季江感到了徐昭佩的体温。
作为荆州刺史,肩负边防和生产经济的重任,萧绎深感压力山大。所以对于这次弟弟通敌的事件非常重视。再派出暨季江送密函之后,又想起应该再给那个卧底交代一些事情。因此他急急回家,就是想查看一下收到的密函原件,看不能看出一些别的蛛丝马迹。有时候为了保密起见,有些话不能明说。这也是间谍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这事本来由靖安司管辖,但是事关重大,萧绎必须亲自过问。
当他冷静下来之后,觉得不能轻率处置暨季江。暨季江负责靖安司。很多外派的谍报人员都是经过暨季江的手。幸亏当时他没有伸张。他们都没有觉察到他回来过。家里的下人们都训练有素,不会多嘴。他还要用暨季江。
从另一方面讲,他也能理解徐昭佩和暨季江这事。他知道暨季江的婚姻也是很不幸福。而自己的老婆徐昭佩,根本就没有得到过自己的夫妻情分。想到这些,他也感到有点对不起他们。算了,就让他们互相慰藉一下吧。做人别太较真,而且大丈夫做大事,何必在这些儿女情长上面浪费时间。
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暨季江还是尽心尽力辅佐萧绎,时不时跟徐赵佩鬼混。萧绎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不知道。有时候还故意给她们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有单独相处的机会。
人是一个矛盾体。更多的时候,萧绎还是对徐赵佩怨恨深深的。虽然她的生活问题不去过问,甚至有一次,徐昭佩在外面喝酒回来,醉醺醺的吐了萧绎一身,那酸臭味,差点把萧绎熏的晕过去。萧绎依然没有说啥。但是,徐赵佩的很多做法是超过萧绎的底线的。徐昭佩后来真的有点心理变态,为了报复萧绎,她竟然毒死了怀了萧绎孩子的一个宾妃。这让萧绎忍无可忍。即便这样,还是忍了。
后来父亲梁武帝萧衍被侯景囚禁。他去解救,并做了皇帝,没有把正妻徐昭佩立为皇后。她更加怒火万丈。又一次把怀孕的宾妃整死。
这下,萧绎再也忍不住了。
徐昭佩最后投井自杀。
徐昭佩传奇一生到此画上句号。
徐昭佩家族很显赫。东海徐氏,名门望族。远近都很有名气的。徐家世代做官,官至大将军。他的爷爷辈在北齐做官,父亲这一辈来到南边。也是很显赫。徐昭佩从小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蛮横惯了的。而那个时代的士族,非常傲慢,有时候连皇帝都不放到眼里,更何况一个王子。因此她嫁给萧绎一点也没有觉得低人一等。依旧我行我素,不管不顾。结婚之后,除了智远道人和暨季江,还跟一个姓贺的官员有过交往。萧绎也真是不容易啊。贵为王子又是朝廷大员,最后还当了皇帝,却屡屡遭人戴绿帽。而且还都是自己的手下。你说窝囊不。他有那么大权力,但是从来没有因为这事惩罚过手下。就算最后徐昭佩害死怀孕的妃子,萧译还是没有杀她。这是一种什么情怀。看不透。
但是说到底,皇帝也不是想象中的软柿子。他有权力,发起威来,你再大家士族,真认真起来,让皇帝抓住把柄,你该死还是要死。王导怎么样,王敦又怎么样?都说王与马共天下的呢,但是,王敦造反,你王导不也是惶惶不可终日吗?
所以,萧绎逼死了徐昭佩,还把她送回娘家,写了休书。徐家也不敢放个屁。
皇家和士族之间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看谁能掌握主动权和在法理上站住脚吧。不过总的来讲,东晋和南朝的皇族比起别的朝代来,相对是弱一些。士族的力量强势一些罢了。
徐昭佩死了之后,怒气未平的萧译突然有一天悲伤起来。原因是一天夜里,徐昭佩出现在他的梦里。什么话都不说,从她的眼神就看出有多少的哀怨悲伤。多少的恨与仇。萧译想起当初初家的时候,徐昭佩风姿卓卓的音容。他聚会的时候,同朋友们吟诗作赋,昭佩就站在他身后。偶尔他对不上来,昭佩就提醒一句。两个人是如此的和谐和融洽。萧译是才子,徐昭佩的文学修养也不差。两个人举案齐眉共度良宵的日子此时历历在目。这该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啊。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萧绎变了。
也许是残酷的宫廷争斗?也促使严峻的南北对立?总的来讲,萧绎变得不近人情。萧绎在家中排行老七,他下面还有好多弟弟。他的父亲梁武帝萧衍,威武一生,是梁朝的开国皇帝。当年,萧衍从他的本家萧宝卷手里抢过来皇位,把齐国改成了梁国。国家日益强盛。他生了很多儿子。个个才华横溢能力超群。萧衍和其中的三个儿子萧统萧纲萧绎,并称四萧。堪比三国的三曹。也难怪,他们萧家可比宋朝的刘寄奴他们家强多了。刘寄奴充其量就是个流民的小头目。而萧家,无论是前朝的齐朝萧氏还是现在的梁朝萧氏,他们都是同宗同族,都是汉朝萧何的后代。史称兰陵萧氏。非常有名的。而其中最有才华的当初萧绎。他被后人列入诸子百家中。他是诸子百家之中唯一的一个有皇帝身份的人。他有很多著作,绘画作品流传今天。其中文学著作《金篓子》和绘画作品《职贡图》最为出名。职贡图一共有269幅画。所画的内容是每个朝拜的国家的使者的容貌,衣着。还有文字介绍。每天忙与这些事情,在家庭氛围的营造方面就差远了。徐昭佩几乎等于守寡。怨气油然而生。夫妻两感情出现裂痕。回想起这些,萧绎也泪眼婆娑。感慨人生变化无常。
萧绎的结果也不好,当了三年皇帝,并不是很善于运用战略手段。他的北边是虎视眈眈的北周宇文泰。而他的弟弟萧纪又趁侯景之乱之时自立称帝。他一方面要对付他弟弟,一方面还要对付北周。这时候,需要有孙权那样的大战略家。可惜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这方面就略差一些。不久被宇文泰打败被抓,杀了。宇文泰却是一个战略家。要不是北边的柔然国进犯,急急忙忙回去应付,这时候就完成统一大业了。根本轮不到杨坚。
可惜苍天没眼。北边的柔然国进犯。不得不撤兵回去抗击柔然。
萧家的王朝也走到历史的尽头。萧绎在抗击侯景时候的得力干将陈霸先粉墨登场了。从此,又开始一个新王朝,陈朝。南边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超。而北边,到了杨坚的手里,一举灭掉南朝统一全中国,这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