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报名学游泳的时候,教练不会一开始就教你很难的游泳姿势,而是先教你怎么憋气,然后再教你手部动作,再教你腿部动作,最后才教你怎么游。这就是循序渐进,从难度最小的事情开始,一步步拓展,最后轻松达到预定的目标。
自律也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口吞下一个大胖子。那就先从日常的作息规律开始。一直说要早起总是没做到,其实早上起不来很大原因也是因为晚上玩手机,熬夜不肯睡,导致第二天犯困起不来。或许有些人觉得调整好作息规律没什么用,不能帮你达成目标,但试问一个天天熬夜的人,哪有精力很自律去做事情,就算强迫自己做了,效率也不会很高。所以调整作息规律第一个好处就是能让你白天的精力更充沛。
熬夜不仅让你精神不济,更重要是影响你的颜值啊。试问女生为了美,不惜大手笔买了一大堆护肤品,同时还需要每天认真地完成繁琐的护肤步骤。这种耗财耗力的付出,还不一定能弥补得了你熬夜带来的黑眼圈、身体器官来不及排毒等一系列问题。要相信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做成了,都能让你变得更好。整个人变美了,自信心也增强了,要知道自信心比任何激励都重要。
除了调整作息规律,我们还有一件事情同样也需要循序渐进的,那就是学会控制每天的工作量。自律不是每天尽可能多地做事,而是要懂得节制。我了解人性都是贪婪的,比如我今天下定决心要变优秀,我会不自觉给自己制定一大堆需要自律完成的事情,搞得自己行程满满,似乎真的做到了就可以变得很优秀一样。但往往因为想要的太多,反而什么都做不好,心态也会因为每天没办法全部完成而渐渐崩塌。
我们日常玩手机、玩电脑,是不是玩的时间长了,手机电脑会发烫,运行变慢变卡,因为它们一直在高负荷地运行工作,它们用发烫变卡来提醒我们该休息了。数码产品尚且高负荷工作会发出抗议,更何况是人呢。我们长时间高负荷工作后,人都会有以下的应激反应。一是厌倦,对做某件事情不那么爱了,爱被消耗榨干了。二是质量下降了,因为专业能力和精力都被消耗干了,即使你做很多,但效果并不好。原本打算做得多一点,结果起反作用了,是不是?
事情的结果,往往不看你一天干了多少,而是看你每天干了多少。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管是你写文章、健身、看书或是做其他事情,都不要想着一天做很长时间可以出很多结果,而是要把它们控制在舒适的状态。如果一开始不懂得怎么做,可以用时间测试自己做某件事情在多长时间内可以保持专注和高效率。
比如你现在在听课程,你可以先设定半小时,然后在这个闹钟响之前,你测试自己是否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内专注听讲并投入,如果可以,你再慢慢加时间,到你开始走神和精力耗尽时暂停,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做这件事情需要合适的时长是多少,然后就固定下来。或者也可以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测试,比如就定了今天阅读30页书,然后看看自己读完需要多少时间,以及过程中到多少分的时候你开始觉得累了,那就缩短时间到你觉得自己又满意又不会觉得太累的时间,把它固定下来。
很多人常说我们要学会跳出舒适圈,但很多人会觉得恐慌,因为到达一个让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会不知所措。人性的弱点,是喜欢做自己熟悉的事情。那么其实我们可以尝试在舒适区和恐慌区中间增加一个缓冲区,给自己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等你在缓冲区待久了,会发现它变为新的舒适区。这样循序渐进,一步步走,一次改变一点点,人会觉得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也相对舒适,不至于感到恐慌。
如果看到这些内容让你有感触,那就一起循序渐进来改变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