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难以入眠,睡睡醒醒到了后半夜,走廊里听到有人喧嚣,砸东西,我感觉到烦躁,愤怒,但我犹豫了,要不要出去制止门外的一些留学生,我内心有强烈的冲突,最后外面声音自动平息了。
我是一个对声音很敏感的人,本科前两年,因为室友半夜常玩游戏,常睡不好,上午常处于朦胧的状态。我为此挣扎,最开始婉转地告诉本科室友我要睡觉,让他们不要玩,寝室三票对一票,结果可想而知。这段经历对我影响还不小,之后我更不太表达自己的诉求,内在的声音逐渐成了“被压迫者的声音”,有自己的链接也疏远了。
过去,不擅长表达的我,却有很多朋友,我想有一部分是因为我的真诚、善待他人。直到最近我才发现自己的真诚里掺着一些沙粒,我并没有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拒绝,习惯性地满足他人的期待,有些人我很难说不,如鲠在喉。在“鲠”里,我感觉到自己的恐惧,恐惧和人的疏远、被不喜欢……还感觉到了自卑,自己是无关紧要好的,我的诉求是可以忽略的。
我发现拒绝、表达自我是我的课题,尤其是愤怒的时候,我习惯性地保持表面的温和,内心已经波涛汹涌,我不想骂人,不想打架,不想和人冲突,这背后就是那些“鲠”,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够好,别人不喜欢,还害怕自己的冲突中落败,总之,破坏自己建构的那个完美形象。
有一天夜里,看电影《狩猎》,男主角的经历勾起了自己的经历,燃起了我的熊熊烈火,我想打电话怒骂“仇人”,但我又觉得这样不够绅士……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的内在是混沌的。总是这样,我像是一个活火山,平时平静,当被点燃时,内心汹涌澎湃,却不知道怎么爆发。
火山里有几个故事,其中之一是我的研究生室友X。考研复试的时候认识的X,一起经历了紧张的复试,就成了好友。一来师大是我心仪的学校,也很期待认识朋友,二来X好像知道很多事,有很多经历。自我介绍的时候说家里的车库堆满书,自己看过四五百本书,会十几种运动(认识久了才发现事实不是这样的)。我自己也是一个注重体验的人,可惜过去体验的少,很高兴认识他,就成了好友。
我对朋友总是两肋插刀,不希望自己“背叛”,不讲义气,班级同学说他的一些负面消息,作为班委我尽量化解。可认识了一年后,逐渐发现他说的和做的不一样,许多作为违背我的道德底线,我感到愤怒,但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好像自己也成了他的“帮凶”。
学校里有法语项目,他成为了老师的助理,所有同学的作业都发给他。班上的一个同学跟我抱怨,她的作业、笔记竟然被老师发给大家,原来X盗用她的作业、笔记“进献”给老师。当时作为X的朋友,我没鼓励她去举报X,现在非常懊悔!!我们平时的一些课需要做报告,他从网上下载下来的PPT直接拿来用;研一政治考试之前,其他班级的同学整理一沓资料,他会拿到班级的QQ群和大家说是自己整理的,许多同学感谢他的“雪中送炭”。
私生活的价值观也不同,X经常用欺骗的方式脚踩几只船让我受不了,关键是欺骗。第一学期就和班级上的两个女生还有另一个班的女生同时谈,他跟我说自己像是张爱玲的小说,爱上绿红白玫瑰,我劝他快做决定,他也答应了,还在寝室聚餐时忏悔自己过去怎么渣……可没想到寒假过后,卷土重来,我曾经介绍给他的朋友也和他在一起,但他同时和几个人谈,我有一种负罪感,好像自己害了那个朋友,自此之后绝交。
虽然过去了好几年,但我依然无法释怀。在我在外游学的日子里,他拿到国家留学基金(之前为了过雅思,他也加各种枪手群、作弊群;在他众多的女友中也有在外念书的女生帮他写研究计划),还做各种宣传讲座,毕业典礼最为优秀毕业生被表彰。我当时想要喷他,朋友劝我不要,一个是我没有“实锤”,而且别人会觉得我嫉妒。坦白地说,他这样的人拿到基金出去,我内心非常不平衡,不公平啊!
我有和朋友聊这件事,有劝我放平心态,“社会上都是这样的人啊”。但我无法平息,我满眼都是复仇,揭露这样的人,他颠覆了我的人生观,欺骗做假却得到大家的认可、基金支持,还有很多人被他骗在谷里。但我没有实锤的证据啊。
这两年我反思自己,其一,缺少过滤网。过去太单纯,在辨识对方之前就交心,没有划清界限。其二,没有表达愤怒。看了好几遍电影《狩猎》,我很欣赏他为自己发声,表达愤怒,这是勇气,我要学习表达愤怒。
只是现在,看到新闻北大文学院教授性侵女生歪曲事实,我想到这个渣,看到崔永元举报各种社会阴暗面,我想到他,无所不在的愤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