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位长辈探讨关于人性的话题,再一次被教导"我应该学会如何去看人,学会察言观色,学会哄人开心,学会在不同的人面前展示及隐藏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所谓的官场和商场游刃有余。"
他描述了很多官场和商场上的事情,官场上的权力攀附,商场上的勾心斗角,以及社会面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其中有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有从新闻媒体以及其它渠道所听到的。种种描述,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世界真的灰暗得让人害怕,让人痛苦,让人觉得生活及生命竟如此无趣!
长袖善舞空自愿,通究人性非所长! 我不断的问自己,我能适应这么复杂的环境吗?我还能成为那个想要成为的人吗?是不是过去的路选择错了才导致自身陷入进退两难的境遇?我该怎么去面对接下来更为复杂的环境,及自己宝贵的人生!
我很庆幸,我自己能够想明白这些问题,并且告诉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为什么我不喜欢这些东西
我从两个方面来剖析原因,一个是我这位长辈的认知出发点,一个是 我个人所受到的教育以及长期职场经历所教会我的。
人情世故的生存逻辑
"人情世故"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底蕴之一,是很多人信奉的"生存哲学"之一,也是社会利益传递与交互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在过去二十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型驱动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之一,引导出一条重要的价值交换链:人和机构谁能获得更大的资源,谁就能从中获得经济回报。而掌控"人情世故"的核心就是驾驭人性!
关于“人性”的理论从古到今层出不穷,大到帝王的御人之术,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发展到现在出现了很多商道和官道的识人用人的哲学。这些哲学会教会你如何看懂对方人性当中的"弱点"和"缺陷",加以利用满足自身的利益诉求。
过去,很多精于此道的人和机构都取得了成功。即便是在现在,能够链接很多的人和资源,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巨大的成功。
互联网公司是擅于此道的一类机构群。充分利用人性中"贪欲",冠之以"满足用户需求"的美名,用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用户加入进来,然后等用户养成习惯就挥动屠刀。资本的"逐利性"在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哲学说得好听一点是"生存之道",说得不好听就是在把玩"人性"。激发人"性格中"的贪欲,加以利诱,然后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收割利益。现在每次看到有人解读关于"人性"的各种理论,我心里只想骂一句“这些人真的闲着没事干!”
人!万物之灵,生命之长,拥有无限潜力,因此才能始终创造"从不被定义"的未来。如果我们允许人性被肆意的玩弄,迟早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职场经历:从接纳到放弃
“不擅长于社交”、“不爱说话”这是我的家人以及工作上的同事长期给我冠以的标签,我曾经一度以为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其实我的内心挺抗拒这样的标签。从大学到现在7年左右的时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都没有和自己的家族成员有过非常深入的沟通,一直在外面独立的工作和生活。在工作当中,我喜欢专心致志地沉浸在自己的事情当中,会主动拒绝参与别人的八卦和闲聊。
从工作后的经历来看,周边的环境把这个两个标签打在我的身上,也算合情合理的事情。
但是,这真的是我的本质吗?
我记得高中的时候,我和我的几个同学对军事、历史和政治非常的感兴趣,经常我们上课的时候就会买很多的报纸杂志来打法无聊的上课时间,我会给他们讲很多的历史人物及故事,太空相关的军事、科技以及外星飞碟之谜,甚至会对国际事件进行分析和预判。读大学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的创业比赛,被导师当众夸奖"唯一一个能够脱离讲台、脱离PPT,在台上手舞足蹈的人",那一刻我真的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我完全忘记了周边环境的一切,只有脑海中的那个创意项目。
这两个事情让我觉得自身并不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意愿和能力,一方面是自己在人文素养的积累比较不错,在沟通有价值的话题和事情方面我从来不缺乏积累和认知;一方面是自己并不存在畏惧沟通的问题,只是需要碰到合适的人和话题。
我比较能喝酒,属于大学自己班级能够排进前两名的那一种!大学毕业在第一家公司的两年,也会参加一些饭局,说一些赞美的话,敬这个一杯,敬那个一杯,也觉得自己应该通过这种方式去结交更多的人。后来换到一个新的城市,新的行业和新的公司,工作环境变得复杂之后,你就会接触到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让你不禁感叹这个世界怎么这样!慢慢的,人就沉默了!慢慢的,人就会主动拒绝那些毫无意义的社交活动。
但是在工作上,我并不沉默寡言或者说言听计从,相反属于积极创新和开拓进取型的员工。而且,我比较注重在专业层面的深度积累,擅于规划和执行业务层面的项目,思考问题比较细致全面。很多团队在开会的时候其实比较机械化,要主题没主题,要结论没结论,经常开一两个小时的会议没有成果。我比较反感这样的会议,后来我自己带团队的时候务求会议主题清晰,强调会议结果与执行推进。
我现在回过头来反思过去在职场的工作经历,我不再怀疑自己在“社交”与"沟通"方面的能力。相反我认清了一个事实,有的人沟通起来会让你觉得"如沐春风",有的人只会无底线拉低你的认知和档次。不是所有的圈子都适合自己,而是我们要努力找到跟自己最匹配的圈子。
如何面向未来
社会环境依旧复杂,周旋于"人情世故",利用"人性"挣钱依然是许多人的不二选择,那么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吗?
我觉得会的!因为一切正在加速变换!90后、00后正在迅速进入社会的关键角色,他们的思维想法、价值观体系都与前人有着巨大的不同。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框架也在变换,以往我们主要通过"资源"获取经济效益",现在我们正逐步转向向"科技创新"要效益。
人际交互的逻辑会变吗?
现有的大量人际交往是建立在"利益交互"的基础上,你对我有用,我对你有用,然后进行权力资源的匹配,进而共同从一件事情当中获取共同的收益。这种方式不管是对双方个人的成本还是社会成本都非常高,个人需要承担前期的大量消耗成本以及法律风险,社会需要承担高昂的监管成本,避免灰色操作空间。随着法律以及规则对权力的监管和约束越来越严格,对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越来越透明,传统"人际交互"带来的效益将大大减少。
相反,90、00后越来越喜欢通过线上空间进行人际交互,并且从事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未来线上空间的进入成本会越来越低。当经济效益通过"资源"驱动越来越乏力,就会倾向于转型通过向"科技创新"要效益,而从事"科技创新"的这一类人恐怕不怎么喜欢"人情世故"。
"价值观"将成为人际交互的重要标准!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企业家表示,"在招聘员工的过程种要将价值观放到第一位",但是实际上执行的时候很难把控,一个是人的价值观难以评估,一个是利益影响远大过价值观。很多企业都是说一套做一套,可以参考排名前几的互联网公司的事迹。
过去的人进行商业活动的驱动力来源于"挣钱",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把"挣钱"视为唯一的目的,而是想更大程度的"实现人生价值"。寻找"共同目标"的同类人,一起创造更高的人生成就,价值观将主动把这类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人可以有很多种选择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人生其实可以有很多种选择。觉得官场复杂,那就去企业;觉得企业复杂,那就努力开拓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不同的选择,无非是地位高低、钱多钱少的问题。我现在觉得有些事情,不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解决,而是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熬过去人生就会迎来巨大的飞跃。
长辈的教导是在让我去做一些"我从内心抗拒且不认可"的事情。我并非不会,而是有自己的方式和选择。他们不明白的是,传统的事物运转逻辑不会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进而被重构。比起听从别人的,我更愿意相信自己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处理好这些问题,或许要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但是我更愿意去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也愿意去挑战那些看似艰难的事情,因为"生命实在宝贵!人生需要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