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忙起来,生活小情调也被泯灭了。
最近看的一场电影是有幸被党组织的福利包砸中,顺带抽去凑个人数。支部书记说了,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否则你自个儿瞅瞅看吧入党积极分子都这么些年了还是积极分子,啥时候才能混个预备党员?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经不起这一撺掇,还真真就屁颠屁颠跟着到电影院,做了回秀,拍了几张照骗。但看完整部电影后,却在泪流满面中感谢同事的怂恿。
乍一看电影名,再加上同事说电影是关于那个年代对“人体艺术照”的偏见,我以为真就像日本电影《入殓师》那样,讲述一门不被众人理解,不被看好的职业。也是带着这种“单纯”的想法看这部影片的,直到看完了才知道又被同事整蛊了。
电影围绕着照相师一家祖孙三代,由无数照片剪影和画面向我们展示了深圳40年(1978-2018)的变迁。算起来自己也在深圳流浪了好些时日,当宝安县,沙头角(中英街),福田中心,梧桐山等等地名出现时,内心波澜起伏。宝安县水域村民争先恐后趁着暴风雨偷渡香港,照相师听说儿子也在其中,不顾大雨倾盆,匆忙骑着自行车去海边找儿子......那个年代,香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被英国统治,经济环境远比大陆优越,很多人铤而走险渡江“掘金”,即使命丧黄泉,主人公的妻子就是这样再也没回来了。
沙头角的中英街两种不同的体制下,藏着无限的商机,不消说那个时期,就是2014年我们去玩,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两个人为了20块钱还是多少钱,做了临时“水客”,简单来讲就是帮忙走私。因为香港是免税的,像化妆品,护肤品,电子产品等都很便宜,于是沙头角便窝藏着很多倒卖的商贩,这些商贩不能一次性拉很多东西过关,否则会被查。怎么办呢,游客那么多,有钱能使鬼推磨呗,总有那么些人愿意是那蝇营狗苟之人(哈哈,间接骂自己了,但那时我俩除了需要钱更想要有种别样的体验)。男主刚遇见女主时,女主就是这类贩子,那时候民警在管制,女主正好利用男主逃了一截,就这样成日无所事事醉心于所谓拍照的男主和女主相识相知相爱,然后不小心怀孕结婚。老套的情节,不一样的背景,其实更多是在追忆往昔,而不是感情戏本身。
编剧着实选择好了一条主线,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毋宁说是一部纪录片,通过摄影师一家我们看到了与年代相关的真实事件。九十年代南下打工潮,来自全国各地扛着大包小包蛇皮袋的民工拥挤在深圳罗湖火车站,随后是秩序排列在摄影馆门口等待拍寸照办理证件的镜头,时代变迁,小两口不安于现状,一改传统拍寸照改为暴利的婚纱摄影。蔡老先生见他们把他的“古董”––暗室占用,顿时怒火中烧,对他来说拍照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一种情怀,就像他总是要在全家福上留一个位置给不知是否活着妻子一样,我们看到的是当传统观念与外来或社会形式冲突,矛盾。或许是有那么一个点,可以协调兼容并蓄。
疯抢原始股摩肩接踵的画面,股票市场暴跌颓败瘫软涕泗横流的画面,我们能够想见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多少人渴望一夜暴富,渴望抓住社会变迁的金马车冲上人生巅峰,只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或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像一时做得风生水起的赵卫民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工厂面临破产倒闭,支付不了工人工资,独自坐在楼顶让众人担心自杀一样,其实因为股市大跌,金融风暴真的死了多少人谁又知道呢?
时代在变,思想在变,人心也在变,但有一点始终没有改变:一个家庭的梦想和家庭里面所有人的梦想。老蔡始终想要家庭的完整性,蔡安国坚持的与父亲不同的专业摄影梦,阿娟的致富梦,小蔡独立创业的梦。三代人在梦想追逐的过程中有过激烈的争吵,互不理解;遭受过挫折委屈甚至自我怀疑;但最后所有过往都是浮云罢了,只要不泄气不放弃,就能看到自己想要的。成功没有捷径,只有放手一搏。
一个人充其量有三个四十年?但一座城市不止,只是深圳改革开放的这四十年的确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敢想象未来的四十年是什么样,但不管是什么样,她都留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