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儒家的理想,或是说起儒家,不管你对儒家经典熟不熟。你总能说出儒家的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
儒家思想诞生于周公制订的礼乐制度崩坏的年代——春秋,由孔子提出并由其弟子门人发扬光大。
到了汉武帝时,又由大儒董仲舒改良(三纲五常)后获得武帝认可,上升为帝国统治思想,奠定了此后二千多来的帝国官方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后来到了宋朝,又由大儒二程(程颢、程颐两兄弟)和朱熹进一步改良,形成新儒学——理学,并成为明清两代官方正统儒家思想。
儒家的那套修齐治平思想,说到底是追求君子政治,避免苛政暴政。因此,在儒家门人的个人修行中,一向强调如《大学》里指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用另一本儒家经典《中庸》的话来说,又概括为:慎独。
但是儒家思想的真正作用其实在文明的教化上。而教化又表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从儒家的诞生起,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批判,即否定春秋时代周天下诸侯之间,未经周天子同意就彼此互相征伐,希望重建周朝初期的天下治理政治秩序。
说到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作用,根本不像《大学》中说的那样。即,只要个人修身后,就能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止于至善。
在儒家的经典中,儒家花了大量精力进行论述,力证其思想在政治上的重要作用。如《论语》中孔子对他那位擅长政事的弟子子路说过很多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强调名正言顺符合正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领导的表率作用)。
这些话都没错。只是在逻辑上,儒家一直没有或者没法证明君子当政就能政治清明、天下海晏河清。
事实上,儒家连修好身就能治好家都没法自证,更不要说治理好国和平天下。
举个例子,儒家十分推崇圣人舜帝的品德高尚和他治理下的天下。但是从《史记》上可以看出,已经修好身的舜帝并不能教化家庭。相反,他的父亲、后母和弟弟还屡次迫害他。可见修身并不能保证促成家庭和睦。
再比如我们那位温良敦厚的长者孔子,其实他连自己的家庭关系也没处理好。孔子有句名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近之不逊、远之则怨。”孔子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肯定不是对别人家的观察后的结论,而是在与自己老婆和孩子的相处后的总结。唯一有可能和孔子发生暖昧关系的卫国夫人南子。孔子在见了她两三个小时后,面对弟子的猜疑都不得不指天诅咒以证清白。
可见,孔子认为女人和孩子难相处,只能是对自家媳妇儿子的表现的感叹。这无疑又证明了仅仅是修身是无法做到就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其实我们纵观汉代以下,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就没有哪一个是儒家所追求的谦谦君子。
比方说汉武帝朝的霍光、唐太宗朝的长孙无忌、宋仁宗朝的文彦博、韩琦、以及明朝隆正皇帝时的高拱、张居正等。这些历史上顶顶有名的政治家,在个人品德都是不是什么温良恭俭让,他们中就没有一个是纯粹的道德家。至于清朝的儒家官员就更不要说了,皇权之下再牛的能人都是皇帝的奴才。
以上这些都说明儒家在政治上的悖论。这也说明在管理上,你是不可能因为道德高尚、以德服人,就能做好管理的。
所以,当企业经营不好时,领导要反思的不是什么个人性格、修养上有什么问题,而是企业的战略战术制度计划是否与经营目标出现偏差或不切实切。
相反我们看到很多固执脾气坏专断蛮横的企业家反而能做好企业管理。如坏脾气的乔布斯、蛮横的贝佐斯等,他们管理下的苹果、亚马逊都是公认的好公司。
说到底,儒家的那套理念只能用来加强个人自身道德修养,增强软实力,不能用来做管理理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