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指的是小宝宝生下来直到三岁左右的时间段。很多人都知道小宝宝这段时间的记忆是以后无法回忆起来的。几乎所有的人在这段时间的事情都会在记忆中消失,所以学者称这段时间的记忆无法回忆起来的现象为婴儿期记忆缺失。那么婴儿期记忆缺失定义是怎样的?
婴儿期记忆缺失定义
婴儿期的记忆缺失现象,是指婴儿不能记住生命中最初的两年或三年里发生的时间,以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婴儿这一时期不能形成持久的关于自身经验的表征。
“儿童记忆缺失症”一词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1899年提出。弗洛伊德发现,他见过的所有患者都无法记起三岁前的事。他认为,“儿童记忆缺失症”是孩童头脑中对于父母的性印象和侵略性性格被压抑的结果。
婴幼儿记忆深刻却短时
婴幼儿记忆缺失,除了与大脑发育有关,与婴幼儿阶段的生理特点也不无关系。前苏联心理学家斯米尔诺夫曾在《苏联心理科学》的著作中提到:“记忆的发展是以有意识记忆效果的增长为特征的。”
1999年,加拿大心理学家弗格斯·克雷克通过相关实验判断出,婴儿期遗忘的原因是因为儿童期目标与成年后的目标差距很大,童年期对记忆进行编码的目标与成年后对记忆进行操作提取的目标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此无法激活与童年期目标相联系的知识基础,不能成功提取。
所以,有人将幼儿的记忆特点归结为幼儿有意识记较弱,而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相比较而言,直观的、形象的、具体的、鲜明的材料容易引起无意识记。
“婴幼儿记忆的特点是快速、短时、深刻。至于绝大部分成年人不会记忆起2~3岁以前的记忆,这个日常生活现象,长久以来一直是未解之谜。
婴儿的大脑神经系统还未成熟,生命初期大脑记忆中枢神经细胞的快速生长,会影响和改变大脑记忆细胞之间的关键性连接,使童年时期的记忆不太可能恢复。
② 海马是人的短时记忆变为长期记忆的关键脑区,海马病变患者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他很难记住刚刚发生的事情,但是他大脑中已有的长期记忆却非常鲜明生动,根本不受影响。婴儿早期海马发育还不完善,这可能也是婴儿难以将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并持续保持下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③ 文章还提示,婴儿期的记忆缺失还有可能是因为,婴儿期记忆操作提取的目标和成年后有很大区别,导致婴儿期存留的记忆很难被激活和成功提取出来。
为什么我们却不记得呢?
分析1:弗洛伊德的解释
弗洛伊德最早对此进行解释,他认为人们并非真的忘掉了这些事情,而是由于个体对性和攻击冲动的压抑,把早期的记忆存进了大脑的另外一个地方,也就是潜意识,因而将童年的记忆(尤其是3岁前的记忆)阻断在了成人的意识之外。
分析2:“未成熟的大脑”理论
有科学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后,大脑皮层和海马区还会继续发育,皮层还会再形成很多突触和髓鞘,海马区也会加入无数新的神经元,新神经元生成的减少会损害新记忆的形成。
然而海马区一旦有新的神经元生成,也会影响到现存的记忆,新神经元会重建海马区的回路,这些新建的回路就影响到了已有回路里的记忆。
通俗的来讲,就是婴儿时期脑子长得太快,以至于把记忆快速“抹去”了。
分析3:信息处理理论的解释
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信息处理理论的解释,人在三岁前并非没有记忆,只是因为幼儿在当时对信息做处理时,还不能将语言的声码、形码、意码输入到长期记忆中,因而在成年后不能用语言去检索记忆以回答问题。
分析4:自我和认知因素
3岁前,婴儿缺乏对“自我”的认知,很难组织自己的经历,也无法将事件编码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故难以记住这些事件。
既然不记得,那么这段记忆有用吗?
对一个人来说,3岁前的记忆是模糊的,但是感觉却是清晰的,当一件类似的事情发生时,这种感觉有可能被激活,甚至会左右人们对事件的看法。
因此,虽然幼儿时期的记忆或许消失了,但是对人们认识事物、感知世界的影响确实存在的。
1、塑造性格
既然3岁前的记忆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用他们的记忆塑造性格,建立对自己的积极、正面的印象。
比如当孩子在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时,可以教会孩子如何既保证自己的利益,又懂得与他人分享。
2、接纳自己
如果幼儿时期孩子经历过非常恐怖或者是害怕的事情,不要试图去掩盖(因为就算是掩盖也会存在于孩子的潜意识中),而是要教会孩子正视问题,面对现实,让孩子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与关爱、支持,并让他们知道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3、建立安全感
当3岁以前的孩子描述自己的记忆时,一定要跟孩子一起分析这件事情(而不要觉得反正以后也会忘记,而忽视孩子的描述),让孩子从事情中找到积极的意义,并且感受到父母的重视与关爱。
父母满怀爱意的回应和倾听,就是给孩子的最好的安全感。
丢失的记忆能被唤醒吗?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3岁前的婴儿是有短期记忆的,而且能记住很多东西,但是大部分科学家认为婴儿不具备外显记忆,发生在该阶段的时间无法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因此无法被换回。
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婴儿的早期记忆就像一些“快照”,这种感觉一直都存在,只是我们没有找到靠近的方法,只要能找到正确的途径,就一定能唤醒这些尘封已久的记忆。
谁知道呢,也许有一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真的就能回忆起3岁前那段经历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