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学指导
单元分析
本单元围绕“美好的童年记忆”这一主题,编排了三首古诗(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杨万里的《稚子弄冰》、雷震的《村晚》)和三篇现代文(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陈慧瑛的《梅花魂》)。这些诗文中,描写了哪些有意思的童年生活和经历,我们又能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用心读一读,再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其他诗文中读到的童年故事,一定会有很多思考和收获。
读这些诗文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诗歌中的儿童、文章中的“我”,去和他们一起经历那些情境中那些事,你会对作者表达的情感有更加深切的感受。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是“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要训练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认真倾听,交流时边听边记录”“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认真读读课本上的指导和要求,你会发现这是一次很有意思的活动:采访、记录、整理、交流分享。看看你能通过设计的问题清单,了解到了“他们”的哪些童年经历;将清单上的内容进行整理,可以通过微信语音等形式与同学交流分享。
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重点当然是具体写出具有特别意义的“那一刻”了。
《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第一题挺有意思的吧,把一种情景中的特别之处突出出来,可以学着说一说,写一写,当游戏与身边人一起比一比更好玩。第二题学习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感情,可以用这种方法写一写生活当中自己对某件事物的感情。“日积月累”是孟郊的《游子吟》,写的是游子离家时母亲的不舍和关爱,表现了浓浓的母爱。多读几遍,想想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关爱自己的,读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熟读成诵。
第1课《古诗三首》自学指导
1.自学生字词,把三首古诗词读熟,读出节奏和韵律。
2.结合注释,想一想每一句的意思,看看每首诗里的儿童在干什么,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3.读出自己从三首诗中体会到的情趣。熟读成诵,默写三首诗。
4.想一想,自己还读过哪些表现儿童天真可爱形象的古诗词。有兴趣的用心读一读下面的古诗: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附赏析:
范成大的《田园四时杂兴(其三十一)》
赏析——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懂得了“耘田”“绩麻”的意思,这首诗就很好懂了,几乎是像大白话一样。平易浅显是范成大诗歌的一大特色,他的《田园四时杂兴》是其田园诗中最著名的,共有60首,每12首为一组,分别描绘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真实朴素地反映了当时田园乡村的景象。
这一首中,最有意思的是后两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小孩子们虽然不懂耕田织布,也有模有样地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种瓜,这种学大人劳动的游戏,是农村常见的景象,表现出农村儿童天真烂漫的情趣。
杨万里的《稚子弄冰》赏析——
读读诗题,就知道一定写的是有趣的景象和画面。的确,四句诗,描述的是一个可爱的儿童拿冰当钲玩游戏的故事:精心自制冰块,穿上彩丝当作银钲,提着到树林中敲打戏耍,声音是那么好听,只是一不留神,冰碎了,如玻璃一样散落一地。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用诗写出来,读起来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那个顽皮可爱的小孩子的一举一动,更添了几分情趣。
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句:“忽作玻璃碎地声。”这个意想不到的转折,并没有让人沮丧,反而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这难道不是顽皮的小孩子意料之中的结果吗?
全诗围绕一个“稚”字展开,处处都是幼稚可爱的形象:心思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成“银”钲;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杨万里号诚斋,他的诗被称为“诚斋体”,特点就是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他有很多首诗都写到了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值得品读玩味。
雷震的《村晚》赏析——
又一个无忧无虑的儿童形象:“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就这两句,已经十分可爱了。而一二两句写景同时点名时间的诗句,也是很有意思的。第一句,“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将季节的特点用满满的画面感展现在读者眼前;第二句,“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字,让人看到了山峰与落日的亲密和谐,而山和落日都倒映在池塘中,相映成趣。就是在这样的时间——傍晚,这样的背景里——宁静优美,牧童登场了——他骑着牛儿,走向村庄,手中拿着支短笛,随意吹着。与上两句的恬静相比,这两句就显得非常生动活泼了。牧童骑着牛,不是规规矩矩地骑,而是横坐着;他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这天真调皮的神态,活活泼泼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几乎叫人心生羡慕了。
第2课《祖父的园子》自学指导
1.自学生字词(生字组词,词语表中词语抄写两遍),将课文读三遍,至少有情有趣地朗读一遍。
2.读完一遍,做这样一件事:回忆一下从课文中读到了“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做了些什么,一一写下来。
3.把自己想象成在园子中嬉戏玩耍的“我”,边读边批注感受。
4.画出自己觉得有特色的句子(参考课后第二题),多读一读,批注自己的体会。
5.抽时间读一读《呼兰河传》。要用心读,边读边在脑海中勾勒萧红笔下呼兰河这座小城的样子,看看自己读到了哪些有特点的人物。
第3、4课《月是故乡明》《梅花魂》自学指导
1.放在一起自学,是因为这两篇文章中有两个中国人最熟悉的“意象”:月亮和梅花。
2.将月亮与故乡、与对故乡的思念联系在一起,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回忆一下,自己想到了哪些古诗词。
3.梅花在中国人心目中是高洁、坚强的象征,回忆一下,自己读过哪些描写梅花的古诗词。
4.将两篇课文读通读顺,看看作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梅花魂》主要是写外公的,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外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5.季羡林在《月是故乡明》中,拿哪儿的月亮与小时候在故乡看见的月亮对比,为什么要这样对比?
6.画出《梅花魂》中外祖父告诉“我”为什么要好好保存墨梅图的话,读一读,摘抄下来。
习作指导
很多人都会在某一个瞬间,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是长高长壮了,而是懂事了,懂得责任和担当了。
你是否有过那样的瞬间,那样的“一刻”。如果有,太值得记忆,值得珍藏了!珍藏这份记忆的最好方式,就是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
如果能够与好朋友、同学一起分享彼此经历的这样“瞬间”、“一刻”,一定会为彼此骄傲,会彼此受到更多启发,会收获更多成长。
也许,这样的一刻藏得较深,一时想不起来,那就像课本上提示的,拿出相册、翻翻日记,帮助自己回忆。这一次,一定要记住了,一定要写下来。
把“瞬间”、“一刻”写具体,办法就是写出细节,写出自己那一刻的所见所闻所想——把看到的、听到的与内心当时的想法一块儿写出来。
构思要有点创意,可以娓娓道来,从那件事的开始写起,写到关键的那一刻,一边回顾画面情景,一边描述;可以先像特写镜头一样,将那一刻最刻骨铭心的画面描绘出来,再慢慢从头讲故事。不管哪种构思,“那一刻”、“那一瞬间”都是重头戏,都要写得具体、细腻。
附:
1.每人准备一个红色方格稿纸本,预习作业写上面。
1.古诗预习作业:抄写古诗后,用红色笔在旁边注解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和有助于理解古诗搜集的一些资料,合理安排批注。
2.课文预习:
抄写课文。
朗读课文录音或者视频发群里,每天评选优秀朗读者!
课后生字巧妙记忆,把自己记忆一些字的方法,写在课文后面。课文内容理解用红笔批注,课后习题抄写题目后,自己解答。
3.语文园地
按照课本要求,抄写后做题。拜访交流录拜访父母的视频。
习作:搜集资料后,构思列出作文提纲后,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真实,语句通顺,表达明确!
预习进度:
2月1日 古诗三首 (群内打卡,发古诗抄写、注释、解读以及朗诵视频或者录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