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摘抄与整理,书籍请自寻七年就是一辈子
通过学习获得重生,对我们来说,七年就是一辈子。每一辈子都要至少习得一个重要的技能,进而获得不可逆的重生。第一年可以像苍蝇一样左冲右突,一旦找到了突破口就要像蜜蜂一样,朝着既定的方向不断飞行。习得任何技能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刻意训练并不依赖任何运气,只要付出就有收获。越是早起,越应该花更多时间精力去学习(磨练技能)。
人生最重要的概念:复利
如同计算机一样,通过不断打磨、升级概念与方法论来升级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
一切努力都遵循复利效应,只要有耐心,通过积累,就可以达到之前无法想象的结果。
最根本的学习与创作:践行
想到了,就去做,做到了,才算践行,做不到,没用。
想到了,就按照正确的想法做了——不管别人是否理解——这就是践行。
所有的重生都是主动选择
我们必须持续地主动升级我们自己
类比及其方法论,类比也常常产生“融会贯通”的手段
学会任何一个概念、方法论之后,都要问自己: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概念是一切知识的基石
大脑操作系统主要由两个紧密相关的部分构成:概念及其方法论
你看厚厚的一本书,其实就是那么几个概念:讲一个概念就要花费一个章节的篇幅,从结构上来看,其实讲的都一样,无非是一个接一个的概念,要说清楚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它和别的概念有什么异同。然后就是与它相关的方法论,比如,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怎样使用才是最正确的,怎样使用是错误的,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是什么....这些都弄明白了,一个概念就算是学透了,这些概念都弄明白了,这本书算是看懂了,就这么简单。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外表的容易区分,内在的就很难。因为脑子里装的东西实在太不一样,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我们类比是,人脑里装着自己的操作系统,那么人脑与人脑之间,那差异用天壤之别去形容,常常并不过分。
自主更新自己的操作系统
所谓的成长就是操作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
所谓的重生就是操作系统更新换代的节点
所谓的不断再生就是我们意识到这些操作系统更新换代的必要性,于是给自己设置提醒模式,给自己发展自动更新模式的持续动力。
只要你开始在意自己的操作系统效率,你就会自然而然的关注它,而打磨操作系统的方法论是什么呢?
概念上来看,我不再使用含混的价值观之类的词去描述自己的思考方式与过程,我用我自己定义好并反复打磨的概念:操作系统。然后,我知道构成操作系统的这两样东西:概念和方法论。然后整理出一整套打磨、更新、升级的方法论去维护自己的操作系统效率——这是个迭代的过程。
所谓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描述,就是这样的:
学会了哪些原本不知道的概念和方法论?
哪些已有的概念和方法论被进一步打磨了?
我们不断升级概念和方法论
我们多任务运行
我们在不同情况下切换不同的模式
我们还会在不同的时间点转换成不同的焦点...
转换焦点
不是问自己,这个大势如何才能为我所用
而是问自己,在这个大势中,我去做什么最划算。
为什么一定要自学?
教,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自学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不断习得、积累、研究、打磨、升级那些概念和方法论。
善于自学的人,最终会形成一个重要的能力:融会贯通。
只有概念多到一定程度时候,它们之间才有机会产生意外的连接。——即,所谓的融会贯通。
善于自学的人,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在思考,这极大的增加了他们偶然发现什么、突然想到什么,忽然就得到什么新结论的概率。
信息这东西,必须系统才有价值。碎片化的信息也许有用,但就算完全忽略,也不至于致命。舍了就舍了,没啥。这种勇气其实不少人都有,巴菲特就是其中之一。害怕错过什么,是一种情绪,来自于空虚的情绪: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就渴望有一点什么。所以就特别害怕错过任何机会。充实的人,不怕错过什么,因为已经很充实,错过点什么,真的无所谓,机会有的是,错过一大把又如何。
活在未来,而不是当下
花一点时间,想象一下几年之后的你,你希望到那个时候,你自己是什么样子?然后,倒推回来,提前按照那个标准学习、工作。
按照未来的你所需要的标准去学习、去工作,将会构建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提前成为未来的你。
多花点时间想想自己未来的样子,多花点时间预演一下,多抬高一点点标准,多做足一点点功课,就这样,差异应该就一点点积累形成了。
整本书基本上在教导学会学习再学习,对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是一篇很赞的书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