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36699/c9d30308deacf2c9.png)
据我不完全的统计(也就一个群^_^),很多人第一反应确实是"喜迎“的。
税收是基于强制,通过暴力背书,“豪夺”是其本质。这是我对税收一贯的看法,也觉得没啥好谈了。而这次税改,则是“巧取”,非常漂亮,比“朝三暮四”典故里那个耍猴老翁要高明。毕竟公务员考试数学题难度不小,能过这关,也非等闲之辈。会计算的,就会算计。
不看细则,说是减税却让你到手的钱少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正常人的反应都应该是:什么鬼?!
一算细则,貌似确实对自己有利啊!那到底是什么鬼?
朝三暮四的典故里,人与猴子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很重要。
先插一句,为什么我们面试只谈税前工资呢?
接着我们做个思维游戏,模拟下老板招人。就以上图工资结构为例,就算12个月工资好了(不计年终了),上面的工资就算市场上老司机的平均工资吧。
为了抵制滴滴,作为老板的我们总要招个司机吧?你去商场买包包,是看到喜欢的包包就掏钱,还是先有个大概的预算然后选择包包?先有预算对吧。招司机也一样,预算按这个例子是5670*12=68040,零头看着确实不舒服,但例子中的数字真的“只是数字”^_^
和A聊聊了各方面不错,A也觉得薪酬合适,我就花了68040一年安排了他,老司机。
接着“普大喜奔”来了,我一算老司机一年要6860*12=82320了,成本将近给我加了21%,1.4万。
3000预算买包包,现在这个要将近3600了,你还买吗?
所以,我辞去了老司机,含恨坐回了滴滴。当然,我可以按我的现有的预算再招一个司机,能力经验就不如A了。
而老司机失业,如果他不降低他的税前工资,他一时难找到工作,因为市场价是68040。
以上是简单的演绎,现实中的情况更为复杂,也更为隐性。譬如随着企业用人成本上来,一个部门本来可以安排10人的,现在可能只能招8人,8个人干着10个人的活了;本来公司有旅游、购物卡、每年体检作为员工“福利”的,“普大喜奔”一来能免责免了;本想给员工大幅涨薪的,一看成本剧增,也只能象征性涨点了;更严重的就是降薪甚至是失业……
遗憾的是,以上不是个游戏,而是发生在中国的实情。
我们还需要补充常识。这个包包3000,我们正要拿下,边上的“程咬金”说4000要了,我们就败了;同样的,我们正要3000拿下这个包包,边上LV店包包空前绝后降价到3000,我们毫不犹豫拿下了LV。什么是竞争?买家和买家才是竞争,卖家和卖家才是竞争。作为老板的我们——劳动力买方和司机A——劳动力卖方,也自然不是竞争关系。我们是合作关系,合理的价钱是合作的桥梁。但“普大喜奔”一来,太重,桥塌了。
中国社会真的存在阶层的固化吗?我认为有,但只是权力阶层和非权力之别。权力阶层是矛盾源头,固化的阶层并不提供自下而上的解决途径。无处安放的矛盾就只能在一个阶层乱串,激化。滴滴和税改,我都看到了这种倾向,这将是更严重的后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