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濡以沫,是个大众熟悉的成语。
一直以来形容男女和夫妻相互抱团取暖,相互在困难环境中扶持,共同渡过难关。
这种认识,根深蒂固,以至于大多数人不解这个成语语境中原来的意思。
2
“相濡以沫”,出自于《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原意是指两条鱼儿在几乎要干涸的地方,靠相互呵气吐沫以苟延残喘,生活下去。
这句话容易给人带来困惑:如果相濡以沫,是赞美爱情和夫妻之情,那么,后面那一句就令人无从解释:怎么又“不如相忘于江湖?”
3
如果把“相濡以沫”这句话,从文章整体和上下文语境结构中去理解,或许能够读出点味道。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庄子大宗师》讲得是人如何宗天地自然为师,秉持大道,得到真正的自由。这段话中,上下文讲得是看透生死,“善吾生者,善吾死”,死生悟透,人世间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4
既然,两条鱼所相处的环境如此残酷,没有生存条件了,为什么还要依恋那点肢体仅存的气息,而不是随波逐流或者趁着下雨天时,汇入江湖中去自由翱翔呢?
虽然在江湖中,可能会遇到新的危险和挑战,或许没有那点濡沫的气息,但生死都放下了,也就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
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资源有限,所以有桀纣和尧舜善恶之分。
如果到了大江大河,那点小地方的善恶是非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呢?还不如"两忘而化其道“,也就是在大江大河里重新按照新的江河规则(道)来自由游动吧。
5
从这里看,在整个语境中,庄子是为了讲述自己的道讲了这么个寓言,根本没有用来形容青年男女爱情的意思。
后来在传播过程中,相濡以沫的场景被广泛使用来形容坚贞不渝的爱情,则是这个词语:”相濡以沫“,脱离庄子《大宗师》的藩篱,自己在流传中形成了另一番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