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一个家庭,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教育子女后代?
有的人选择棍棒教育,强调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的人选择宠溺教育,强调富养孩子,一切都要给孩子最好的;有的人选择逼迫教育,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这些教育方式,其实都在走极端。
棍棒教育,适合调皮的孩子,而不适合老实内向的孩子。如果搞错了,只会让老实内向的孩子愈发自卑,缺乏为人处世的自信心。
宠溺教育,只会培养出小公主和小王子,孩子不仅吃不了苦,还无法忍受一丁点的生活打磨。随着父母老去,无法照顾他们,他们往往要吃大亏。
强迫教育,父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就容易磨灭孩子的灵性,淡化孩子的人格,分分钟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不是什么好事。
02
现阶段,内卷加剧,无数家庭都陷入到一个“死循环”当中——不断说教。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一直说教孩子,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这里不能玩,那里不能休息。越是说教,孩子越是平庸。
说教,就是棍棒教育的延伸。父母认为,只要经常说教孩子,孩子就能乖乖听父母的话,不会违背父母的想法。
按照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有三个特点:要么自卑懦弱,毫无主见;要么平庸至极,毫不突出;要么性情偏激,特别叛逆。
说教,有用吗?我们要了解一个心理学概念,边际效应。含义是,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
说得直白一点,一开始说教孩子,这是有用的。长时间说教孩子,孩子对于父母就会反感,甚至生发出抵触的心理,反而就没啥效果了。
从古至今,就没有哪一个优秀的孩子,是从说教的家庭中长大的。从说教的家庭中长大的,多数都是老实、自卑、胆怯的孩子。
03
这个时候,有人会说,既然说教不行,那就灌输孩子“内卷”的观念,让他们跟别人内卷,在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现实中,中产就是按照这套价值观来教育孩子。
中产之所以给孩子强调内卷,就是因为他们担心,倘若孩子比不过别人,不仅孩子会沦为底层,整个家庭都会阶层倒退,就连父母一辈子打拼的成果也成为一场空。
过分强调内卷、鸡娃,真的就有效果吗?科学鸡娃,绝对是有效果的。问题是,在焦虑的年代,无数家长都急病乱投医,盲目鸡娃就没有效果了。
看到别人的孩子学钢琴,也让自己的孩子学钢琴,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钢琴,是否有弹钢琴的天赋。
看到别人的孩子学绘画,也让自己的孩子学绘画,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绘画,是否有绘画的天赋。
啥都不了解,就让孩子去学,那孩子能学成什么样子呢?一般都是,父母花了钱,孩子也痛苦,啥都学不到,还造成了心理抑郁,“双输”的局面就形成了。
04
三流家庭重视说教,二流家庭重视内卷、名利,一流家庭重视“因人施教”。
说教太多,会磨灭孩子的灵性,让孩子变得呆呆的。盲目鸡娃,会埋没孩子优秀的天赋,做了无用功,不仅父母白花了钱,孩子也一无所得。
而因人施教,根据孩子的性格、观念、喜好、天赋,去重点培养孩子,才有可能让孩子在竞争的环境中,胜人一筹。
“因人施教”的观念,已经喊了几千年了,为什么还是做不到?很简单,从科举制开始,我们所重视的,就是“应试教育”,而不是因人施教。
在学校,一堆孩子聚集在一起,学相同的东西,考相同的试卷。本质,就是在培养考试机器人。
考试机器人,未必就真的有好结果。随着孩子读完大学,就会发现,应试的能力,无法给他们带来任何的好处,只会束缚他们的思维。
这个时候,你肯定会说,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普通人本来就没得选,如何“因人施教”呢?关键,还是在于父母自己。
05
因人施教的关键,不在于整体的教育环境如何,而在于家长如何选择。
以下这3点,很重要。
第一,孩子有什么优势,父母要及时发现,并且帮助孩子拔高。发挥“长板效应”,让优势巨大化,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第二,孩子喜欢什么领域,在空闲的时间,就支持孩子研究什么领域。做喜欢的事,跟做不喜欢的事,效率会有巨大的差别,
第三,孩子有什么性格,适合干什么,父母就尝试让他们干什么。性格决定命运,那就挖掘不同性格的优势,自然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重视“人”的本身,因人施教,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