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带娃补牙。北大口腔儿科门诊气氛友好,没有一丝牙科恐惧的氛围。
前一日,我娃问我会不会很疼,我没太在意,只手边做着别的事,边抬头应答着“现在不疼,补的时候也不会疼”。
我比娃先到,娃随后赶来。在候诊大厅坐定,看起动画片。不禁又让我感叹,国内医院早已没了那令人生畏的消毒水味儿,转而人性化了很多,居然还配备了动画片,而不是某些医院儿科看到虽有电视,却放着各类大人看的电视剧,还有医生听诊器上估计十年不换、脏兮兮的小猴玩偶。
我娃坐着。一点也不为旁边大哭大闹、补完牙出来满脸委屈泪水的小娃所动。旁边爸爸搂着,一边安慰一边教育。我倒是有点坐不住了,心想要不要先做个心理建设啥的?
琢磨好几分钟,我想着模仿着肚里二宝的“晓酉”(大宝给二宝取的胎名),与大宝聊聊。
酉:“姐姐,补牙牙疼吗?”
大宝:“谁知道呢!现在不疼,补的时候也不会疼。”
酉:“姐姐,为什么要补牙牙呢?”
大宝:“哎,你还是问别人吧!”(环顾四周,她身边认识的不就只有我么,还说问别人!哇咔咔)
大宝:“唉,你还是要好好刷牙牙,就不用补啦!”(瞧瞧,一副大人口气,合着什么都知道)我在心里偷偷乐。
我犹豫半天,问她是否害怕,大宝点头,依然若无其事眼睛盯着动画片。
酉:“姐姐,如果你害怕,就抓妈妈的手,妈妈在你身边。”大宝使劲点头。
我想起去年年初,我在群里带读《小厨师》时,在信任的主题一期,谭菁和我们讲幼儿园的孩子在需要缝针时选择告诉孩子真实的痛感(而不是就像蚊子咬一下的痛),告诉孩子在很疼的时候可以使劲抓住妈妈的手,唯独不能动。孩子整个过程的表现令我们动容:“因为对痛感有预期,因为知道不能动,因为可以抓妈妈的手,因为一直在妈妈的怀抱,所以孩子信任了妈妈,一直忍着,直到手术顺利结束,虽然很疼!”
牙补得很顺利,一气儿给娃补了三颗,超出预期,还以为怎么也得再来一趟。娃上了牙床,各种器械包围,我已够不着她手了,只给我两只脚能给我用以安抚。我在一旁看着小针戳进牙龈,看着医生费劲地在最里头的六龄齿上磨来磨去,自顾自地牙酸。我娃开始也紧张,两手使劲抓住牙床。可能也没有预期的那么疼,可能是做好了心理准备,她一边听着外面还没做好心理准备的下一位小患者的嚎啕大哭,却也只隔三差五地哼哼两声。
出得门来,我心里庆幸我问她是否害怕。害怕的情绪不是不问,它就不在,不是不说,它就能随风消散。就像摔倒的疼痛和委屈,不是说一声勇敢,它就能没了。无论是害怕、委屈、担心,勇敢地承认它、接纳它,就让它像一口浊气,随倾诉安心、淡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