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叶,计算机专家约翰·麦卡锡最早提出了人工智能一词,标志着人工智能正式诞生。
人工智能的发展自然离不开AI人才,各国更是将视野转向K12阶段的AI教育。2013年9月,英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将计算机编程纳为学校义务教育的国家。2016年,美国政府提出“全民电脑科学教育”计划,宣布将投资40亿美元开展K12编程教育。2018年1月,中国教育部宣布,人工智能、机器人等要进入全国高中新课标。
人工智能进课堂,高中AI学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6476712/405bc1bdb95d4f87..jpg)
今年1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高中新课标。“新课标”改革中,正式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算法、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等划入新课标,并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新课标方案把高中学习内容分成了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涉及人工智能等内容的有: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数据与计算”模块中提出:了解数据编码、学会采集;分析、可视化数据;学会一种程序语言,并使用程序语言完成简单的算法;了解人工智能的重要性。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课程则根据学生升学、个性化发展需要设计,包括 “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等六个模块。而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包括“算法初步”“移动应用设计”以及各高中自行开设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6476712/1d2cea772ae8d244..jpg)
除了人工智能课程,在通用技术选择性必修课程中,设置了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模块,该模块由机器人结构和传动机械、机器人感知与传播器、机器人控制器、机器人控制策略四个单元组成。
相比于2003版课标,“新课标”大幅度减少了使用基本软件的要求,而大幅度提升了在编程、计算、算法等思维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开源硬件、网络空间安全等知识面要求。
AI教育能否绕过“应试”坑?
![](https://img.haomeiwen.com/i6476712/bbbe5b668e8cedad..jpg)
虽然增添了许多有关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的内容,但从目前国内外教育实践来看,这还不属于绝对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课程,而是涉及面更广、普适性更强的计算机科学。
该课程的设置,最终目的应该是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并更好地衔接大学课程。伴随人工智能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对高端人才的支持需要,这种要求逐渐从大学延伸到与之相接的高中阶段。
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助理郑富芝也表示,这样的课程分类设置为新高考6选3做了制度性安排,整个教育教学涉及的学、教、考、评等都将彻底打通,保持高度一致性,并适应高考选择性的需求。
AI人才缺口巨大,培养须从小抓起
AI走进高中课标,虽然为大学提前培养AI人才,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却是我国面临的巨大AI人才缺口。
![](https://img.haomeiwen.com/i6476712/e9c669eb5f03aa6f..jpg)
知名经济学者吴晓波认为,目前人工智能虽十分火热,但没有足够的AI人才,一切都是空谈。全球职场平台领英副总裁王迪也表示,目前全球共有190多万深度学习与数据挖掘的人才,其中85万都在美国,中国只有5万人。随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开拓进取,企业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攀升,但据《人民日报》此前报道,我国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
中国现阶段AI人才严重不足,因此大学纷纷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培养相关人才,成为潮流。
2016年北京联合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机器人学院,面向全国招生。随后湖南大学、中科院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也相继成立机器人学院或人工智能学院。目前国内一共有20余家高校开设了该研究方向专业,但相比美国差距巨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6476712/6c3147ec52f53932..jpg)
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分布图
2017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从目前中国中央政府对此的支持力度来看,在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方面,作为本土优质的科创教育品牌机构,华工启明星对未来充满信心。
虽然AI已经走进高中课堂,但人工智能在学校的人才培养,依旧任重道远。华工启明星致力于培养4到15岁少儿在AI、可视化编程、机器人等方面综合STEM素质能力,将培养更多面向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作为自身发展的重中之重!
©2017 华工启明星 保留所有权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