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生在南方,没有去过北方。他和堂哥秋林坐着长途客车一路向北。
经过一天一夜的奔波。树林第一次见识了帝都的高楼大厦。他暗暗下决心,一定闯出名堂才回老家。

秋林带着他来到帝都城乡结合部,在那儿见到了他们的老乡。
在帝都的一个城乡结合部。全是树林的老乡。 他们有的打工,也有的做生意。
他们大多两、三个人租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屋内有一张床,简单的锅灶。群住在一个村子里。有活出去干活,没活时,聊聊天、打麻将,互相有照应。
秋林和几位老乡打过招呼后,带着树林回到自己的出租屋。他的出租屋不在这村子。是在一座小山中。那是一种没人居住的空闲房子。房租更便宜。
秋林把树林带到他自己出租屋后。让他先休息,然后自己就离开了。树林打量着眼前的出租屋。三间房子破烂不堪,屋里堆着一些副食调料。有大包装和小包装。
树林不顾路途疲劳,先把房子打扫干净。
帝都的正月,屋内没有暖气,特别冷。身上棉衣单薄,无法抵挡帝都的寒冷。树林穿着姐姐做的千层底布鞋。脚冻的发麻,只有依靠不停的干活来抵御寒冷。
短暂休息之后,屋内有一架托盘天平。树林读了几年书,看过这种天平图片,但从没有用过。

屋内有大包装和小包装。他把小包装放在天边的托盘上。看它的重量是多少?树林依葫芦画瓢。装好小包装,称好重量,然后封口。
90年代初期,许多副食调料包装都是很简单的白袋。然后再贴上不干胶,上面有商品的名称和重量,经过三天劳作。树林把屋内所有的大包装调料分装成小包装。
干完这些,秋林一直都没有回来。树林凭来时记忆找到老乡聚集地,秋林正在麻将桌上酣战。
同秋林同床共枕。渐渐知道了秋林的底细。往大商场供货。也挣了一些钱,还买了一辆二手吉普车。
因为喜欢赌博。秋林没有全部的精力打理生意,起了歪主意,他跟批发商熟悉。从熟悉的批发商赊一批货,不进行分包装。中间低价倒卖给别人赚取现金。
秋林凭自己前期的信任。短时间内,批发商没找他要钱,时间渐渐长了。批发商的货款已让他挥霍一空,生意举步维艰。
树林咬牙跟在秋林后面。看他怎样与商场采购人员谈生意,在沟通中要注意哪些事项?谈生意要找哪些关键人?树林全记在心里。
进货渠道,要知道帝都哪些大型的批发市场,同一个品种要货比三家,怎样压价。
帮秋林干活,树林每天收获多多,不仅每天亲力亲为,而且还记下做生意的注意事项。
三个月后树林离开了秋林。树林用三个月的免费打工,学了一些做生意的基本知识。
他独自租了一间小屋,在旧货市场购买了一些生活用品。买了一些副食调料小包装样品,开始在帝都大商场,地毯式挨家挨户,找有进货权限的采购人员进行沟通。
帝都的冬季漫长,冬季过完就进入了夏季。烈日当头。树林买了两套夏季体面衣服,拿着样品。骑着二手自行车。说着带浓重地方口音的瘪脚普通话,跑了一个月。没有拿到一份订单。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有哪项事业不需要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但结果并非令人满意。
树林身上带的钱不多了,再这样坚持下去,连吃饭和交房租都成问题了。
每天早晨。树林还是精神抖数,满怀希望出门。晚上精疲力尽失望而归。
他盘算着,留下一个月的生活费,身上仅有的一点钱用完之后。生意做不了,就准备出去找活干。回老家也没有好的谋生门路。
一家商场开业,位置偏僻,正需要供货商。恰巧那天树林看见有人散发宣传单。于是,树林赶过去,把自己带的样品,与商场采购人员直接沟通。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并且签订了合同,保证新店开业之间不能断货。
有了订单。树林兴奋极了。骑上自行车到批发市场去采购。
把需要的几种副食调料采购回家,进行整理、挑选、分包、保质保量,优中选优。想做长期生意,他采取薄利多销策略。
第二天一早把这包装好的调料送到即将开张的商场。三天后商场开业。
因为是新店开业,树林供应价格给商场,商场不赚钱,新店开业,希望人气旺,以进货价格出售。开张第一天。所有副食调料几乎卖空。
那时没有电话。下午,树林到商场,看见柜台商品不多。立马去批发市场进货,回家挑选杂质、整理、分包。
新商场开业七天,宣传力度大,生意出奇的好。让树林赚了做生意第一大单。虽然薄利,收入可观。
那时,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商品卖完之后,账期短,两、三天后就可以让树林拿货款。这样树林的资金周转速度快。采购货款不缺钱,形成良性循环。
接了这家商场生意,树林对以后谈生意增强了自信心。他一如继往地奔波在谈生意路上。
有梦想,不仅要付出行动,还要坚持、要克服梦想道路上遇到的困难。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