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基层扶贫已有两个月的时间,今日心血来潮,希望能记录下些什么,放在些许岁月后看,应该总归会有感触的。
扶贫心得1(20181126)今天是跑到深圳洽谈一个合作项目,结果还未知,还是满怀希望。自从10月到岗后,一路“连跑带颠”,在完成县、乡要求的工作前提下,一直在跑各种项目,也持续性的与村里的能人沟通,虽然也有阶段的进展,但过程中承受的压力与困难也确实很大。
压力源自于全村2000多人的长远发展压到了我的肩上,压到了2020年前后的这两年。不得不说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个人理解脱贫攻坚关键期这两年是偏远山区发展的最好时机,走的好、走的对,农村的经济甚至可以一飞冲天。这个理解基于我到乡村后的生活与情况摸排。
到乡村后,我的生活可以说是从未想象过的健康,喝山泉水、吃有机蔬菜、土鸡、土猪肉,这些东西在广西大山中随处可见,价格十分低廉,一捆有机蔬菜1块钱在这边都没有人购买,番茄更是基本烂在树上,不成批量,缺乏资源整合利用,再加上运输成本过高,这些都无法产生经济效益。问题出在哪里,这些资源真的无法运用么,我认为不是。
个人认为乡村的这些健康产品、特色产品是非常符合现代人的消费理念,也是一种消费趋势,每个县的资源有限,统一规划也相对较为局限,乡村发展关键还是在农村的自驱动上,这当然也是国家派遣我们第一书记的目的与智慧。
根据我们村的实际情况,经过两个月几乎无休息的工作与调研,我们目前的产业发展思路也基本确定了,大体念叨念叨,有些地方可能也不太成熟,初步设想一是以村集体形式成立公司,统筹盘活整体资源,同时也引入现代化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二是统筹发展高山特色产业,走高端路线,以农村产品导入城市模式,发展农村经济,这里最重要的是引入城市龙头公司的合作,紧靠农村去闯,可能会成功,但很难,也不具备大规模推广性。
下面是我对扶贫工作的一些心得,可能还不太成熟:
1.农村发展,关键靠产业,根源在思想。我的主体思路是,以产业为渠道做示范,先让一部分人发展起来,形成示范效应,从而激发大部分人致富斗志。
2.引导很重要,模式更重要。首先要引导大部分群众认可第一书记所做的工作,起码要对第一书记有所期望。其次是发展模式,既要考虑农户的思想情况,又要考虑发展的长远性,也就是市场化的道路。
3.村两委能力有限,但能做很多我们做不了的事。这就要有一个很好的分工,第一书记要寻找项目、产业,村两委要组织好群众,协调好矛盾,拧成一股绳。
最后,祝自己本次行程顺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