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第一次知道李诞是在《奇葩说》,我对这个平平无奇面相也不太出众的小伙子没什么印象。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那一句火遍全网的“人间不值得”的语录出自他,这才对他有了了解的欲望。
不可否认,他在《奇葩说》对救猫还是救画这一辩题演绎了自己独特的看法。甚至使这一辩题热度久居不下。
全网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这一辩题也发展衍生了一系列子命题。例如,如果将猫换成一个小孩子,这时候救谁?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个话题。
单单就李诞的观点,他选择救猫。
原因有两点。
一点是他认为,艺术品最大的价值是活在人们心中,而生命最大的价值是活着。我们不应该为了单纯追求艺术品的价值而放弃一条生命。
另一点他认为,如果倾听了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救猫,既免于遭受良心的谴责,又因为这一“道德之眼”的日夜“监督”世界上从此多了一个好人,于社会有益。
02
李诞为自己的两条论点做了一个基础性的前提假设:利己主义。
如果我们站在对自己有利的角度考虑问题,那么《蒙娜丽莎》对我们确实没有什么直接性的好处。
我们既不能从《蒙娜丽莎》里得到一些物质上的好处,也不太可能从《蒙娜丽莎》中得到一些美的情操的陶冶。(我们普通人一般情况下是从《蒙娜丽莎》中欣赏不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来的)
我们甚至都没有去过卢浮宫!
03
第一条论点站在个人的角度分析问题。
但是,只站在个人角度上看问题未免太自私了,所得出来的论点不足以支撑整个论据。
如果我们看第二条论点,它表面上是从社会角度考虑,其实不然。
第二条论点也是从个人是否获利的角度来谈的,是个人获利后进而才有益于社会的衍生。
这两条论点表面上看并无不妥,但仔细琢磨,不免漏洞百出。
只单纯的站在个人的角度,过度计较个人的得失,容易陷入形而上的误区。
表面上,它为每个人的“自私”找到借口,不必让每个人安于道德良心的谴责,以从众为依托,进行诡辩。
它将每个人都放入自我的怪圈,让你深陷其中,仍觉得心安理得。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各扫门前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有何好处?
纵使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没办法直接推动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但是文明的进步是由于我们共同的努力一起推动的。
我们不能因为看不到个人推动的成果而质疑、反对它。
04
李诞说,这个世界是由像他这样自私的人所维系的。但是这个世界是由不自私的人所推动进步的。
我之前认为李诞是一个拥有大智慧、在浮世中特立独行的勇者。而现在我却不这样认为了。
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一个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自己利益得失的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让我失望。
远方的哭声我们是否能听到是由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决定的。
一个能做到“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人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05
我们的眼光应该放长远一点,只计较个人的得失,丝毫不顾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这样的生活注定毫无意义。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难以理解这句话的。
当我们的耳边不断回响类似于“人间不值得”“利己主义”这样的语录时,我们应该提高警惕。
擦亮眼睛,防止陷入一种利己主义的怪圈,掐灭心中那一丝带有恶的火焰,防止它死灰复燃。
不值得是需要依据和理由的。在我们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令人满意的“人间”时,我宁愿相信人间值得。
你总说人间不值得,可是去哪儿你没说。
人间不值得这样的丧气话只不过是利用了人们一时消极的情绪,以小扩大,引燃人们的情绪爆点。
难道我们来人间一趟,却要抱着这种消极、懈怠的心理过完我们的一生吗?
当这阵风过去,当人们的情绪趋于平静,人们开始理性思考,所有的真理都会得到验证。
人生很长,路还很远。
我曾经飞过,努力过,奋斗过,我已拥抱,所以无悔无憾。
经过无须留下痕迹,伟大也无须被铭记。
关注追光故事馆
每天十分钟带你看不一样的人生
制作团队
作者:饭饭
主播:彭清风
编辑:春之祭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