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文章来源于现实生活,我忽然感觉,写着写着,文章反过来也能指导生活。譬如说,在简书,我喜欢跟读的几位作者,她们的文章里,几乎每篇,都有对现实人物的描绘,读那些文章,就像看一副一副的“浮世绘”,我很喜欢看。
再反过来看看我自己的,里边几乎不带任何人物,基本全是向内寻求的思维活动,凡是涉及到现实人生的,基本都是一笔带过。从文字上分析,我是一个不爱和人打交道的人,很少能够体味到与人交往的快乐。
实际上也是如此,我深入简出,不爱与人交往,或许是,与人交往给我带来的不安感大于快乐感,使我尽可能远得离开人群。
这种性格的形成,我能记得最清楚的是,在我童年的时候,我父亲经常呵斥我的母亲和我的弟弟,她娘俩吃完饭就往外跑,去人家串门或者上大街上玩。父亲呵斥他自己的,人家娘俩从来不听。
父亲的观念却深深影响了我,我独自从来不去人家串门,就老老实实在家待着,或者在自己的领地上,也重来不爱八卦,觉得那个很没意思。
母亲串门,惹过麻烦,大家在一起闲聊,有时候不免会起口角,打起架也正常,我记得或者听母亲描述过打架的场景,好多人围观,母亲说,他不敢来家里,敢来我就赖着他!
这些过去的事影响了我的性格,使我不喜欢凑热闹,对人群,在我认为安全的地带远远观望。
但是,从我喜欢描述人的文章来看,我还是喜欢甚至说渴望与人交往的,童年时期形成的性格是有缺陷的,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离群索居是不对的。
既然发现了问题,那就想办法来解决,我需要走出去,逐渐和人打交道,并且尝试着记录,总有一天会慢慢改变。
从前是书本知识多,今后慢慢把书本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运用到与人交往中,运用到记录生活中,慢慢的文章就有了温暖,有了人气。
整天写自己,有啥好看的呢?慢慢的把世界打开,先写周围熟悉的人,再慢慢的拓展到更大的范围,写更大范围的现实生活,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越来越好看。
这就是我今天发现的道理。文字来源于生活,反过来,文字可以促进你的思维,使你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使你主动地想着去改变、去完善,以完成你更好的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