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在广州开会,儿子突然微信我,“老妈有空吗,我给你打个电话。”
儿子没事儿从不找我,我赶紧边往外走,边复他,可以。
很快听到儿子快乐急促的声音,说他在深圳,刚结束一个互联网公司的面试,感觉很好,对方对他也很满意。从他的絮叨中,我知道最近他校招的经历,几乎广州知名高校的校招他都去了,面试过哪些类型的公司,和HR交锋中他怎么发现自己的特长和短处,以及什么类型的公司对哪些方面或者专业技术有要求云云。
听着听着,我感觉视线模糊了,热热的。我说,儿子你真棒,比老妈想的要努力很多,而且感觉你已经找到自己职业定位的方法了,不要怕被拒绝,你只要按现在的方法多去尝试,多思考总结,就能找到适合你的社会职业定位。
国庆接儿子回家,在车里聊天时顺口问他,前几天他发给我的公司有没有投简历,他说没,再问有没去参加该公司在他们学校的宣讲会,他还是说没。我不由得毛糙心起,咋回事,你忙啥呢?回答我是和球队训练时间冲突。
不能交给其他人带队吗?实在不行可以停一次训练呀。儿子这个校棒球队队长是受命于危难之际,无论是队员还是教练、队长都断层了。以往教练是一位日本的留学生,已任校队教练5、6年,技术扎实,日本人的坚强和韧性对球队有很强的凝聚力;队长是研究生或三、四年级的学生。
去年学校对社团招新政策有很大变动,导致新队员补充不足,去年儿子在日本教练带领下已经开始接手教练工作,新学期开始,日本教练就离开中国,儿子一个人既要张罗训练,还有兼任队长,组织招新。球队里虽然有几个技术全面的四年级学生,但都是医科大的,和儿子相比,他们的专业学习课程更紧张。
此时儿子撂球队的挑子是不可能的,我说找工作也很重要呀,短时间内如果不可以兼顾你一定要分好主次。那次聊天埋下了担忧的种子。儿子也很不高兴我说他主次不分。
但那天听到儿子说了近况后,我马上真正释然了。儿子从小到大,学习上我一直没操太多心,他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过同龄人。由于工作原因,三四岁的时候他爸爸会带他去网吧巡查,每次去网吧客人都会逗他,抱着他在电脑前教他打回儿游戏。我那会儿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当时把打小游戏当解压,儿子也时常看到我在电脑上打游戏,但我从不沉迷。
为此儿子从5岁起,就有自己的QQ账号,每天固定一个半小时看他喜爱的动画片,还有一个小时电脑游戏时间。周末我们家庭日通常集体户外活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初中毕业。高中住校后,就没有时间玩电脑游戏了。
从小学到高中,儿子很少参加课外补习班,学乒乓球、弹钢琴、练习英语口语,坚持参加定向越野跑训练和比赛,只在初中刚学几何时,自己感觉没入门,我们才找老师专门补课,另外补习过两年语文阅读。高二时由于换数学老师,突然上课节奏变快,儿子的数学成绩一度退到70多分,他很恐慌,自己拼命刷题,两个星期后他和我说,解题的感觉回来了,也就没请老师。
一路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国内985排名前10的大学,儿子是我们的骄傲。人生苦短,毕竟快乐生活更重要,我一直不愿意给孩子太多压力,但现在要面临社会,不再是校园生活的事事都有标准答案和唯一最优解。加上最近三年各种变故,我对自己也有稍稍质疑,于是对儿子也渐渐生出了担忧。
但这次儿子絮絮叨叨和我说了之后,我突然发现儿子的自律和努力一直都没有变,他默默做了这么多,却只是等结果来临的时候知会我一声。我几时变得只关注结果了,当初不是提醒自己慢下来吗,等待儿子正常成长,给时间让他体验吗,为什么一定要像别人一样,一毕业就要确定职业方向呢?
人生的每一次重大决定都伴随着或长或短的阵痛,不是要突破能力的瓶颈,就是要优化整合个人资源,无论寻求哪种突破,都要付出心力和精力,集中资源专注于一点。这种自我提升和成长的过程是最重要的。只要认可追求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肯定、自我充电的过程,他的人生一定丰盈。
人生苦短,山外有山,坚定做自己,静待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