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这里绝对不是在有意的贬低曹操,相反,李世民绝对是曹操的铁粉,他专门写过一个祭魏武帝文来祭奠曹操,在这篇祭文里,他是这样评价曹操的,帝以雄武之姿,尝艰难之韵,栋梁之刃同乎囊时,匡正之功亦乎网贷。李世民对曹操的能力也是非常的认可,很多臣属也是投其所好,常常利用曹操来和唐太宗李世民相比较,然而这个李世民虽然是曹操的铁粉,但绝不是脑残粉。我们我们在看一个历史人物评价另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往往要结合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已经 48 岁了,对于古人来说,这个岁数已经是黄土埋身的年纪了,自己的丰功伟绩在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可以定格了。早在几年前他就让严立本画了凌烟阁 24 功臣图,这个 24 功臣图就跟现在的终身成就奖差不多,他在肯定了自己身边大臣的功绩同时,也给自己一生的丰功伟绩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晚年的李世民在功绩上可以说已经是功德志满了,但是在晚年唯一让他深恶痛绝的就是他几个儿子的夺嫡之争,这个事儿也是他一生之中最大的痛,李世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他几个儿子重蹈他的覆辙,所以在选继承人这件事上,他是非常慎重的,没有传给自己法定的继承人李承乾,也没有传给他最喜欢的儿子李仪态,李承乾甚至还安排了刺客去刺杀李世民跟李代。这李承乾做出这样胆大妄为的举动,可以说最大的责任就在于李世民他自己。
这个事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可以专门做个视频给大家讲讲,喜欢听的小伙伴可以给我留言。咱们言归正传,李世民在决定皇位继承权这个问题上,做了一个自己非常不情愿的决定,就是将太子之位传给了他最看不上眼的儿子李志,为了这个性格柔弱的李志,李世民可以说是煞费苦心,甚至可以说唐高宗李治继位后能够开创永辉之志,一半都是他接李世民的功劳。李世民在这个年纪跟背景下这样去评价曹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曹操晚年在隶储问题上跟李世民同样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他们两个人在继承人的选择上都不是自己最喜欢的人选,二人在这件事可以说是感同身受。李世民对曹操的军事能力的认可是毋庸置疑的,暗示曹操在政治上没能留给自己后代一个好的局面,导致最后曹魏被司马氏篡权,而自己却留给李治一条非常好走的路。可是谁又能想到这个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就算李世民万般计算下,也万万想不到,在他过世之后,他的儿子李治从甘叶寺接回了一个叫武昭的小姐姐。也是因为这个举动,大唐王朝在 30 年后差一点就终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