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世界上强奸案发生数量最多的国家,由于印度特殊的宗教文化,并不是所有的凶手都能被绳之以法,印度教里面很多关于祭祀的设定,导致凶手在犯罪之后很容易就能够获得心灵上解脱,这在其他绝大多数国家地区是不会发生——罪犯除了面临周边人的指责还有良心的煎熬,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犯罪的发生。而印度教的赎罪方式决定罪犯很有可能摆脱心灵上的束缚,导致罪犯没有任何的悔改之心。
中国近几年的强奸案借助网络媒体的力量无一例外的收获了大量的关注度,网上也开始出现了一个新词,“荡妇羞辱”,把受害者包装成一个“荡妇”,这样,无论她受到什么样的对待似乎都可以从“荡妇”上找到根源。鄙人是非常排斥这种说法的,但是多年在国外生活旅游的经验教会了我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每个人都要学会保护自己。
刚到美国,学长们就告诉我,千万不要晚回家,如果迫不得已晚上走路回家的话,在两个兜里各放20美金,这样如果遇到抢劫的话就把钱交出去,为什么要放两张呢?怕你一条路上遇到两次抢劫。
在非洲的日子,应该算是自我保护最严重的一次了。如果说外貌是女人的利器的话,那么钱就是男人的利器,钱的代表就是房和车。如果你在非洲住在豪华别墅里面,开着崭新的豪车,这就好比一个漂亮的女人浓妆淡抹的走在印度乡下的小路上。这仅仅只是一个方面,你还要学会不去黑人聚集的地方,避开所有的游行,晚上回家的时候看一看后面有没有车在跟着,与黑人打交道的时候时刻要防着对方欺骗你。
举这些例子,其实我就想说明一个问题。虽然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可爱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很多犯罪事件发生率低,并不是因为那些人的素质有多么的高,而是犯罪在有可能发生之前就已经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了。我并不反对,女生追求自己的美。但是女性也要知道,女性的美就好比男人手中的钱一样,为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人类就敢于践踏世间的一切法律道德。女性在展现自己的美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比如约上几个至交的靠谱的男性好友同行,不离开同伴的视线,不尝试危险的活动,不去危险的场合,不食用陌生人提供的食物等等。
《一个母亲的复仇》讲的是一对父女和一对母女重新组合成的新家庭,女儿处于叛逆期,想念自己的母亲,不喜欢新妈妈来分享自己的父亲,但是新妈妈却非常重视这个女儿,并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新妈妈刚好是女儿的老师。由于女主正处于叛逆期,又遇到了自己喜欢的男生,于是决定周末去参加一个舞会,希望发生些什么事情。在舞会上遇到了追求自己的同班同学,这个同学的表兄长期混迹夜店,他们两个追求女主无果之后,再加上毒品的作用,恶向胆边生,一伙人绑架了女主并强奸了女主,结束后女主被当做垃圾一样扔到了下水道里面。万幸的女主并没有死去,第二天一早被送到了医院。可是随后的审判,法官并没有给那几个强奸犯判刑,而是无罪释放了。这样女主的母亲对这个社会体制彻底失望了,决定靠自己去复仇。她联系上了之前找过自己的私家侦探,通过私家侦探提供的信息,一步步的完成了自己的复仇。可是最后一个人也是最棘手的,最后一个人发现了女主的妈妈在复仇,于是猎人和猎物的角色转变了,到底故事会如何发展呢?
复仇类型片自古以来就是大家最喜欢的类型之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无论是卧薪尝胆还是金庸小说里面的故事,仇恨都是推动故事进展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说如果感情是一部电影的灵魂的话,那么仇恨就是其躯干。
往日里我们看的复仇片,复仇者都是非常强大的,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也以为这部电影大概又是讲一个特工女母亲的复仇之路。可是,出乎我的意料了。《一个母亲的复仇》里面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人,他没有强大的身手,没有深厚的背景,没有精良的武器,故事里面亦没有惯用的大场面的追逐与打斗,只有一个母亲试图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惩罚那些理应受到惩罚的人的故事。
这部电影最打动人心应该就是母亲对女孩的爱了吧,正是母亲的爱缓解了女儿和继母之间的隔阂,当电影最后女儿喊着“妈妈”冲出来的时候,母亲扣下了扳机,完成了最后的复仇。
《一个母亲的复仇》在节奏上把握得很好,故事也很精彩。近几年来印度的电影频频收获不错的票房和口碑,这与印度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印度的土地上发生了太多各种各样的故事,正是这些真实的故事构成了这些电影的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