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梦

作者: 小宇宙0_0 | 来源:发表于2017-03-05 22:40 被阅读15次

一位母亲的复仇——《告白》

一个关于复仇的电影,原本可以看得酣畅淋漓、大快人心。可是,这位母亲、这位老师复仇的对象是自己的 两个学生,两个十三岁的学生。

在影片里,有关死刑、对犯错之人的惩罚的讨论让我想起了去年冬天读到的东野圭吾的《虚无的十字架》。这部电影也正是补充了其中所缺少的部分。

东野圭吾在《虚无的十字架》所构造的戏剧性的故事提出了种种疑问。死刑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那些“杀了人”没有经受死刑的人,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通过“毁灭”或是“守护”来选择重生、赎罪;那些杀了人,在法庭之上虚伪的表达歉意、甚至在最后对生存都抱有无所谓态度的人,对他们处以死刑,还有什么意义吗?他的死又能挽回什么?

在《告白》中,同样,这位痛失爱女的母亲,她的复仇也许给出了一种极端的回答,恰是因为凶手是13岁的孩子,而她也让他们体会什么叫正真的地狱——用自己的手杀了自己的至亲之人。

没有直接的揭穿,而是聪明的用另一种所有人都能听懂的暗示,面对全班同学公开了这一切。然后,调查出他们的弱点。等那二人回过神来,早已身处地狱,还有比这精神上的折磨更残酷的复仇吗。

片尾的那句话,正是承载了所有的痛苦和不幸,时间会解决所有问题吗,也许不会:

“这将是你们重生的开始——开玩笑。”

同学A是一个童年被母亲抛弃的、极度缺爱、缺乏关注的优等生,这一切也都是由他策划;同学B是则是一个胆小、懦弱的“废物”,在家中只与母亲相依为伴,内向而封闭。她所带的班级,是班中唯一清醒的,几乎看穿一切的同学——美月口中“不正常的”。

无知而又肆意发泄着本能的暴力。而她自己也是一个“不良少女”,默默收集着各种各样的致命的药物,等待着或许有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悲的是,在那之前,被自己所同情的人、理解的人——同学A杀了,尸体就被放在冰箱里。

森口开始时想用她艾滋病“丈夫”的血,注射到二人所喝的牛奶中,虽然并没有真正这样做,但还是谎称他们喝的是有HIV的牛奶。整个班级一片哗然。两人的心中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想法。

就像他们“杀人”时那样。有杀意的人没有成功,没有杀意的人却杀了人。同学A反倒高兴,以为这样就可以见到母亲;同学B则吓坏了,吓到精神失常,还是没有立即跟他母亲说这件事。加上森口的家访,对他的责问,班里人的敌意,他没有继续再上学。

这个胆小的没人认可的、似乎只有母亲对他给予了无限期望的孩子,因为森口的恐吓、唯一“朋友”——同学A的否定,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精神几乎崩溃。不洗脸、不洗头发、不换衣服——以邋遢来证明自己还活着,证明自己还存在。但是却对干净有一种强迫——那是对艾滋病的恐惧。

所以,当他的母亲趁他睡着时将他收拾干净后,他发疯一样的叫喊。以为自己死了。他的母亲对自己的儿子可以说全然的不了解,不知教育为何物。他其余的家人他的父亲、姐姐仿佛不存在。

在这过程中,在森口煽动下“热血(白痴)维特”每周一次执着的侵扰、逼迫的催化,送上班上的鼓励信(咒骂信)。终于这位母亲,再也无法忍受。她眼中“温柔、善良”的儿子已经死了,在绝望之中,决定杀了儿子再自杀。戏剧性的是,插进心脏的刀子并没有致命。反而,这一幕幕又使同学B想起了他被骂作废物的情景,发疯了,挥舞着刀,杀了母亲。

同学A一如既往地上学,可是班里的人的态度却急转直下。对他施以各种各样的暴力,甚至在这之中还要带上不合群的——没有参与暴力的人——美月。

由于相似的内心感受,美月是可以理解同学A的。在两人被班级孤立后,便成为了要好的朋友。无话不谈。美月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思索着。这是一个全片中除了森口外唯一清楚所有真相的人。而她的结局却是惨死在同学A的手中。只因她说出了他心中的伤。

同学A的母亲是高材生,因为奉子成婚,嫁给了一个平凡的男人,放弃了也许光明的未来。将自己未完成的一切给予在那个刚出生的孩子身上。给予的不是温柔体贴、爱护关心,而是机械电子、各种莫名其妙的书。等待他的是父母的离婚、母亲头也不回的抛弃。

一心想要与母亲在见一面,一心想让母亲认同,一心想让母亲高兴,一心想要得到母亲的爱。创建了自己的网站,将自己的发明放到上面,但是那些好的发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后变为上传虐待性的视频,只因与他争宠的那些新闻是少年杀人案。

森口假以他母亲的身份告诉了他他母亲所在的地址。地址是真的,可是当他抱着自己的小作品去的时候,他母亲已经去度蜜月了。少年哭着冲了出来。虽然失望,仍然不愿面对现实,那就毁了这一切吧。于是做了炸弹,放在了学校礼堂。

森口将他放在学校礼堂的炸弹送给了他母亲。而他满心欢喜的按了那个按钮。等待他的不是面前的爆炸,数百人的陪葬,而是身后的地狱,母亲的永远的消失。

片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带有一种悲情色彩,从头到尾的色调也是阴郁沉重的,压抑的甚至让人透不过气。

在佩服森口老师对人内心把握准确,精巧的设计之外,也应该思考这样的事件发生的原因。片中的很多细节都在提醒,这样的事不是偶然的个案,校园暴力充斥在每一个角落。并且这样的事不仅发生在日本,在中国、美国,世界各地不同程度、或多或少都是存在的。

在中国这样的事件在近些年更是层出不穷,网络上各种各样施暴者拍摄的视频、充斥在其中的笑声、围观者。也会让成年人反问道,这还是我们怀念的那个纯真的童年和青春吗?只有施暴者和受害者,所谓的旁观只是无能的默认甚至渴望看到暴力,无疑是他们的帮凶。

可怕的正是,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的社会也正是这样。只不过那些落在身上的疼痛现在落在了心上。有些暴力变成了冷暴力。

如今,一片文章即可引爆舆论。舆论这个东西真的很可怕,因为很多情况下它没有独立的想法,是非常情绪化的,自私的东西。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当事学生母亲因不满学校的做法,一片文章引爆了朋友圈,将这个事件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友们各自站队。

舆论可以对急需的某种东西万种褒扬、对那脏的一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不需要的时候,又可以揪出它的黑暗指指点点。

事件中谁对谁错?都是为了各自利益。满口冠冕堂皇的大话糊弄的是谁?给自己一个心安理得的理由吧。

那些“堕落”于城市街头的少年;那些没有目标、对一切都感到无所谓的少年;那些做了错事还一错再错的少年。

杀人,伤害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了解生命的“重量”,不明白“人”的怜悯之心为何物。他们的内心停留在最原始的地方。所以在这种程度上,我更加赞同荀子的观点“人之初,性本恶”。

“生命的重量”也是《告白》中反复讨论的一个问题,谁的生命轻,谁的生命重。在他们心里有自己的答案。众生平等只是一句口号,大多数人关注的是自己眼前的、切身的东西。芸芸众生都是生活在菜米油盐中的,活生生的东西。

相关文章

  • 噩梦的噩梦

    每天晚上孩子跟我睡觉是最快乐的事,在这寒冬里互相偎依着吹吹牛皮搓搓背脊,是自己活着的原因。不知道是哪个凶手坏人躺在...

  • 一千零一个梦境

    噩梦第一夜 噩梦第二夜 噩梦第三夜 噩梦第四夜 噩梦第五夜

  • 不像噩梦的噩梦

    小鸭做了个噩梦,她给妈妈说,但妈妈却说,那不像是一场噩梦,还说“小鸭真是个胆小鬼”。 小鸭的梦是这样的。梦里,她和...

  • 非噩梦的噩梦

    很多人害怕做梦,总觉得带有“预示”的意义,而我却一直认为梦是潜意识的写照,害怕做梦其实是害怕潜意识深处隐藏的不安。...

  • 不是噩梦的噩梦

    不是噩梦的噩梦 很多个夜 做着同一个梦 出门后发现 自己只穿着秋裤 那么这一定是冬天 或秋天了 你会这样说 不然你...

  • 无标题文章

    晚上不做噩梦,但她就是噩梦。

  • 噩梦袭来

    睡醒了,一闭眼就是噩梦,一闭眼就是噩梦,特别吓人。每次从噩梦中醒来,随即因为瞌睡又闭上眼睛,噩梦就来了,忽然从噩梦...

  • 经常做噩梦的九个原因,看看有没有你.

    你做过噩梦吗? 有统计显示: 约有 2~8% 的人经常受到噩梦折磨,其中儿童和女性受到噩梦影响更多。 因“噩梦”引...

  • 噩梦

    好冷… 有人麽… 是…谁? 安荆抱着只有一只耳朵的布偶兔,侧着耳朵听外面的动静…可惜…没人回应。 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 噩梦

    半夜醒来,感觉心颤抖,空气被黑夜凝固。对面舍友盖盖着白色带花的被子,我想到了死亡。空中飘荡的只有舍友的呼吸声。而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噩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ze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