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散文丨山色溪光寄畅园

散文丨山色溪光寄畅园

作者: 云起龙飞 | 来源:发表于2024-05-14 18:20 被阅读0次

    初夏,暑气起而未盛,草木丰而未足。碧绿的树荫,青幽的绿草,渐渐铺陈开来的葱茏绿意,不会过分繁茂,亦不会过分喧闹。

    这样的时节,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了无锡寄畅园。

    寄畅园,又名凤谷行窝、凤谷山庄、秦园,坐落在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由宋代词人秦观的后代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创建于明代,是江南地区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与瞻园、留园、拙政园并称江南四大名园。

    与诸多江南园林“外观无华,内藏锦绣”一样,寄畅园的正门非常不显眼,仅为一座三楹硬山顶门楼。

    正门内是一个不大的庭院,绿树成荫,湖石、老藤点缀其中。面阔三间的厅堂,门楣上悬一横匾风谷行窝,这是寄畅园最初的名字。寄畅园第一代主人秦金,号凤山,惠山俗称龙山,以凤山相对,意指此地是凤藏龙山风水宝地。厅前柱子上挂着无锡隔壁常熟的晚清两代帝师翁同穌的篆书楹联: “杂树垂荫,云淡烟轻;凤泽洁畅,气爽节和。”

    古代的园名多有典故出处,往往通过致敬古人的方式,寄寓个人精神追求。到了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园主秦耀因失意于官场而被解职,回到老家无锡后花了七年时间,在凤谷行窝的基础上建成二十景。新园建成后,取自王羲之的《答许椽》“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命名为寄畅园,抒发寄情于山水间的情绪,在悠悠自然中感受一份只属于自己的悠闲惬意。

    厅堂走廊东门叫侵云门,西门为碍月门。我出东门,从蜿蜒的石板路折向曲廊,行至曲廊中间的先月榭。前后敞开的先月榭,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趣,明代建筑风格。南临水设美人靠,周边绿树、碧水掩映,是临水赏月之处,也是观赏寄畅园全景的极佳位置之一。

    曲廊尽头转向处的凌虚阁,高出林梢,可俯视园之内外景色。现在这座高敞秀美的两层楼阁是后来重建的,可惜没开门。

    时光流转,风景依然。寄畅园有先天的造园优势。“天下第二泉”惠山泉作为寄畅园的水源,清冽的泉水注入园中心的锦汇漪,赋予了寄畅园质朴自然、清幽旷古的气质和情韵。

    寄畅园水池偏东,池西聚土石为假山,两者构成山水骨架。以狭长形水池锦汇漪为中心,汇集全园锦绣景色。

    池西岸的假山黄石间土,山并不高峻,却起伏有势。山间的幽谷堑道怪石嵯峨,忽浅忽深,山上灌木丛生,古树参天,浓荫如盖,这些古树多是四季长青的香樟和落叶的乔木,一派天然的山野氛围。

    站在榭前平台眺望,锦汇漪东西狭,南北长,面积不算太大,却显得开阔明朗,水面上筑有石桥,倒映在池中,显得清净、通透。

    初夏的寄畅园,浅夏幽幽,掩映在翠绿中。信步游园,浓盛的光影,满目的绿意,幽寂淡雅。

    池东岸南北向的长廊名为郁盘长廊,为秦耀改造园林时所建。沿长廊向北,先是一座六角小亭,中悬“郁盘”匾,亭得名于唐朝王维《辋川园图》中“岩岫盘郁,云水飞动”之句。亭内背向池岸的墙上漏窗外,竹石花木若隐若现。

    再向北,锦汇漪中心的知鱼槛,突出池中,三面临水处,皆设美人靠,槛名出自《庄子》:“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之句。亭中有数位游人在此凭槛观鱼,怡然自得。

    知鱼槛对岸沿池小径一面贴水,一面倚山。小径皆用黄石垒砌,或壁立,或斜冲。凸出的鹤步滩与知鱼槛相峙,水池的中部得以收束。小径中段有一块土石凸入池内,形成矶岛。矶岛上藤蔓披拂,上有古枫一株,老干斜出,与知鱼槛构成一幅绝妙的天然图画。

    站在鹤步滩眺望,东岸秀木古树浓荫冠盖,长廊依岸而筑。而这粉墙黑瓦,精致古雅的门头则是寄畅园的旧时正门的反面。

    及至响月洞门,才知寄畅园大门以月洞门作屏,正对入口处叠一假山障景,便将这一园景色藏起,无法一入园便一览无余。

    寄畅园的正门位于知鱼槛西北,大门朝东,门外是秦园街。门楼正中有乾隆的御笔砖刻“寄畅园”三字,精细的砖雕,门口的石狮子,看上去比入园时的大门更为壮观气派。当年康熙和乾隆都是乘船到惠山浜上河塘后,就是从此门进入寄畅园的。

    横跨在锦汇漪上的七星桥,由七块石板直铺而成,平卧在波面之上,在池中留下了一道清晰的倒影。过桥往北有嘉树堂,堂旁有廊桥,通向涵碧亭,并以曲廊、水廊连接于嘉树堂。

    依岸压水而建的涵碧亭,形制与知鱼槛相类,周围高大的樟树,浓荫四合,上下映照,池水皆绿,甚是清幽。

    嘉树堂是寄畅园最北端的一座建筑,景界开阔,足以观赏全园之景。堂名源于陆羽《茶经》中“南方有嘉木,其叶有真香”。

    站在堂前,透过水池及西岸大假山上的翁郁林木,锡山上的无锡地标性建筑龙光塔被借景入园内,衬托着近处的临水廊亭榭,一幅天然山水画卷。

    嘉树堂东面是“浣绿”廊门,而出西边“闻韵”廊门,便走进了八音涧狭窄的通道,两侧是高耸的石璧,头顶是茂密的丛林,耳边是空谷流水的泉水叮咚声。人行幽谷溪涧之中,宛若置身深山大壑,八音涧所创造的意境确是别具一格。

    八音涧是运用假山堆叠,利用动水而创造赏声景致的孤例。从园外巧引惠山泉之泉水经暗渠流注涧内,泉水流淌其间,忽急忽慢,涧水流入锦汇漪,有如八音同奏。

    寄畅园在造景的同时,非常注意环境声音的渲染。除了八音涧,雨打芭蕉也是不可或缺的优雅意境,寄畅园的芭蕉与太湖石、黄石等配置一起,多置于凉亭畔、院墙角落等处。

    八音涧上,矗立着一座三面敞开、一面为花式漏窗的方亭,黑瓦粉墙,典雅大方,是为梅亭。梅亭所处的位置比较高,四周绿树苍翠。坐在亭中小憇,微风徐徐,好不惬意。

    从梅亭返回寄畅园的厅堂,东侧卧云堂是寄畅园的主体建筑,坐西朝东,堂内悬挂有康熙御书“山色溪光”匾额。据史料记载,该堂是康熙、乾隆巡幸寄畅园时的接驾处。

    卧云堂边的邻梵阁是一间建造于假山之上的楼阁,梵即是指佛界,它因紧靠惠山寺故名“邻梵阁”。循阶而上,有往复曲折之幽。登二层阁,惠山寺和桥池古柏、游客甬道即在眼前。及至出寄畅园从园外看,却又是一间建筑在屋顶上的楼阁。

    从西侧“碍月门”进入一座古朴小庭院,庭中是小水池,用太湖石围砌。周围红柱回廊连接整个庭院,廊的两端各有一个月洞门,分别叫“凝翠”和“含秀”。院子南面的秉礼堂,古朴典雅。

    锡惠山麓的旷奥幽寂,天下第二泉的清流灵动,赋予了寄畅园质朴自然、清幽旷古的气质和情韵。若闲情入寄畅,自能畅快归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丨山色溪光寄畅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rm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