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爱阅读、爱远川的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首先跟大家道声新年好!我是这一期名家谈阅读的主持人——田桂珍。这一期,我们读到的是名家——余英时谈《怎样读中国书》。之前,我真的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读中国书?感谢远川的良苦用心,为我们准备好了这么好的素材,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如何读中国书,对于我们这些爱阅读的朋友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读完名家余英时的《怎样读中国书》的内容,我最大的收获是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我想,如果读书不虚心,也是不会认真去读的,也不是真正爱阅读的。“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就狂妄自大。这是在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做学问的人为甚。”看来我们以后读中国书,只管认真读。我本是一个比较笨的人,读书也很慢,因为常有读不懂又或是读过便忘的坏毛病,所以我读书的时候总喜欢准备好笔和本子,慢慢去理解和咀嚼。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期的阅读打卡名单吧!这一期一共有十二位老师阅读打卡,都有谁呢?大家都很期待吧?我们一起揭晓榜单吧!他们分别是:马红秀老师、李燕老师、凡凡老师、金子老师、弦子老师、草云风雨老师、谢兰珍老师、孔子的书签、曾文文老师、稀文老师、波波老师,虞飞雷老师。当然,大多数老师和我一样,我们都是阅读过后没有打卡的老师。我真的特别佩服打卡过的十二位老师,因为这一期的阅读时间太仓促,而且正值春节期间,老师们都在各种各样的忙。如果有像我这样还要照顾小宝宝的话,那就更没有时间了。可是这十二位老师,在百忙之中抽空阅读打卡,该是何等的用心呀,读了他们的打卡内容他们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的弦子老师特别用心,她还专门作了笔记,这里把弦子老师的笔记分享给大家。她的笔记做的简单规范,思路清晰。她在打卡主题中这样写到:“又知道了一位名家——余英时,感谢远川老师们的精选推荐。余英时治学自史起,后达至中西,古今贯通。其对儒家思想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自成一体。”
在《怎样读中国书》中,余英时先生特别出“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这和朱光潜先生指出的“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透彻”,叔本华强调“绝不滥读”是相通的。是呀,看来名家们都有读书的共识,我们得听其言。正如人们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呀!
我们的金子老师的读书心得总结也很精辟,她说:“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都告诉我们,不管我们在哪个人生阶段,我觉得我们都要静下心来读一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等,正如余英时老师所说,我们要继承我们中国的读书传统,即“专精”和“博览”、“虚心”和“批判”,这样如此一来,我们才能温故知新,推陈出新。
这里,我就不一一例举老师们的阅读打卡心得和收获了,我想我们还是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其他老师吧!让我们先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马红秀老师,小符老师(笃安)作好准备。
马红秀老师:
朱子说:读书别无他法,只管看,便是法。与罗斯金说的真心实意得到她的教诲,与艾德勒说的真正起身去接触,有相通之处。各位大学者都强调了两法:专精与博览,也强调了作笔记的重要性。这几天,我每天都边看书边作结构笔记,感受就是这样的。边阅读边作笔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丝毫不疲倦,而且收获特别大。
现代人阅读的最大困难似懂非懂,牵强附会。
提倡:立足本土文化,理解文章的本意,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认识与理解字与句的基础意思与时代变迁赋予的新含义,对中国文化要有民族自信心。
虽然美国是一个市场取向的社会,在学术上也追求平实的读书法则。
最后强调,读书不应该狭隘地只读本土经典,也不能盲目排外与崇外,用平实和包容心,去老老实实地读书。温故才能知新,推陈才能出新。不厌百读,熟读与深思,自然就能知道书里的真知。
符鹏老师:
余英时、朱光潜先生这样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之所以在学界得到公认成就,而且在学人心中也倍受推崇,或许正是这一批大师,对于本国文化,经典典籍的深厚功底才能不偏不倚地推陈出新。而且从他们的文章书信和平实的语言中,都能感受到如以前“大家小书”那般的亲切与对待青年人的亲切关怀。
对于实学的传统,我感受颇深,查了“discourse”主要表示演说、讲述,论述的意思有名词和动词含义。教授报告作为学术研究,引用太多论文,论述,没有文献、书籍的第一手研究与阐述,这或许就是作者说明的“突学的传统”。“平平实实地去读书”正是自己大学求学经历中的遗憾,缺乏专业根本书籍的支撑,这和新闻讲述的基础缺失,而对于今天的小学生来说,除了教材与单篇,多篇的文章,阅读整本书就显得更为重要。
水心老师:
教与学都不求专精,中国现代教育的弊端即在此。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分到一所村小,校长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人,只小学毕业,却写得一手好字,文化素养也很高。为什么那个时代受过初等教育的人素质能这么高?究其原因,和他自述幼年时代入私塾苦练基本功有关。习字、朗读、背诵,中国文化一直秉承“专精”之道,讲求“读书破万卷”推崇“韦编三绝”,读中国书,不可不专,不可不精。
至于说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所谓虚心,就是前面艾德勒说过的意见,而宜先虚了心,悬置了自己的成见,先倾听作者在说些什么了。]
符鹏老师:
这些经典文章,都要求我们要做理性、专业的阅读者,像一颗种子,不断成长。
水心老师:
咱们平时的语文课堂,也需要如此落实才行。
符鹏老师:
嗯,就像近期很多老师缅怀的贾志敏老师的文章所说:“你们都将事情做到极致,我却干得简单。语文课,就教孩子读书、写字和作文。你们上课花样多,我没有。课堂上,让孩子们认真读书、静思默想,引导他们质疑问难,挥笔书写。我真教,让他们真学,学到的真正本领。”停了一会儿,他又补充到:“没别的,简简单单教语文。”
非常感谢三位导师们的精彩发言,感恩在寒假里遇见这么一群爱阅读的朋友,我们不仅关心如何阅读,还解了如何上好阅读课和语文课的难题。本期的名家谈阅读研讨会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想,大家对于怎样读中国书,应该有所掌握了吧?
第七期名家谈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