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在简书上写文章了,但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写作这件事,或记录生活,或写几段读后感,或发发牢骚,总之,每天都会写点东西。我把这些东西作为我写作的素材,源于生活的素材更真实可感,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之前读过一本书,是关于记笔记的,书中提到的一元化笔记法,让我很受触动,说白了就是把你所有想记的东西记在一个本子上,因为分类多了不容易寻找而且难于坚持,操作越简单越容易,越没有压力我们越容易坚持。于是,我把每天写的文字当做我的素材库,什么都记,计划,安排,备忘,感受牢骚,灵感,书评,书籍摘录等等。我喜欢这样记笔记,每天的笔记的大标题就是当天的日期,没事时就翻翻看,感觉还不错。
书中有很多实用的技巧,其中对于参加会议、听课、演讲或是阅读时,以一种固定的形式做笔记,即“葱鲔火锅式”笔记法,让我深有感触,并决定坚持用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
具体做法如下: ①将他人的发言、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等来源于外部的信息标上圆圈再逐条书写; ②对这些信息产生的感想、自己想说的话,用五角星标记后再写; ③不断重复①和②项内容。
后来,在阅读时我都尽量使用这种方法记笔记。当每次写自己的感想时,就是对自己思维的一次训练,让自己能够思考的更深刻,同时与书中的内容产生共鸣和链接,这也是对自己旧的知识和认知的一种迭代更新,促使自己的思想更快成熟起来。
然而,让我有些遗憾的一点是,我的笔记是电子版。而一元化笔记原本提倡的是手写版,但我却做不到,只能记录电子版。原书作者会在每本用完的笔记本上标注序号及起止日期,一本薄薄的笔记本最后都会变厚,本中还会贴上各种好看的照片,广告等任何作者喜欢的图片,因为这样的笔记读来也更有趣,素材也更丰富。但我由于条件限制,实在没法手写,只能记录电子版,这让我有些遗憾。
但我也仅只是有点遗憾,毕竟能够坚持记录并且喜欢这样记录我就很开心。生活本没有十全十美,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