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The Rhetoric of Fiction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讨论了西方小说的历史发展,梳理了小说技巧及其理论的演变,批判地考察了现代有关小说的流行观点,建立了经典的现代小说理论,为现代小说创作、批评和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书中提出的一些观念和术语,如“隐含的作者”“不可靠的叙述者”等,均为当今叙述学领域的经典术语。《小说修 辞学》出版于1961年,以后再版多次,被列为西方现代小说理论的经典之作。《美国百科全书》将该书誉为“20世纪小说美学的里程碑”。
作者简介:
韦恩·布斯 Wayne Clayson Booth (1921-2005),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著名文学批评家,“芝加哥学派”(又称“新亚里士多德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布斯是20世纪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批评家之一,其理论贡献是“把技巧和伦理分析相结合,从而改变了文学研究的 形貌”。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好看到停不下來,啃兩天了。回頭來寫短評。
# 需要泛读和精读结合才能在两周之内看完且有所获,光是参考文献就有三百多条的理论性著作,给作者参考,给读者提供如何阅读出更多内容的思路。
# 渐入佳境的阅读体验。重头是叙述的类型划分及展开,不同于传统的人称划分,提出了自己的分类。
贰:
只有在小说的描绘中看到未经整理的生活,我们才会感到,我们是在接触事实真相;如果在小说的描绘中看到经过整理的生活,我们就会感到,这是用一种代用品,一种折衷物,一种惯例来搪塞我们。——亨利·詹姆斯
“我们阅读小说的全部经验,建筑于同小说家的默契之上,这个契约赋予小说家知道他所写事情的权利。正是这个契约才使小说能够存在。否认这个契约,就不仅毁灭了所有的小说,而且毁灭了所有的文学,因为一切艺术都以艺术家的选择作为先决条件:“如果毁灭了选择的观念,艺术就被禁止了。”
叁:
“作者的客观性"
如果只听了客观性三个字,就开始辩驳小说作者该不该客观,那显然是自己打嘴。
如果把小说家的客观性等同于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的客观性,那显然是自己找抽。
我一开始,就在不断地打嘴找抽,也一边安慰深恶论文、无比惶恐的自己:不是的,不是的,书不是想说“小说不是要跟论文一样客观”,慢慢往下看吧!
一边看,一边想:
小说家需要客观么?
我真想用扬声器说:
小说,不需要客观!
如果你要客观,请你去学科学去——生物心理学对人物心理的剖析要用脑科学来证明,一个论点要用几年的实验来证明,小说家对一个心理的剖析,则只用几句话耍耍嘴皮子就证明了。
如果你要客观,请你看社会科学的论文去,论证了各种观点的逻辑漏洞,最后还分析自己的观点的漏洞,小说家从来不说文中人物的说法正确与否,从来不分析自己小说的缺陷。
如果你要客观,去看报纸也行。
小说,是最不需要客观的东西。
仿佛如此。
但真正要自己动笔的时候,我就发现,我需要客观。
我是个讲述者,如何做一个上层的讲述者呢?需要完全的展示。
完全的展示是一种价值中立的展示,不会给崇高加冕皇冠,也不把邪恶打入十八层地狱,一切价值判断都发生在人间,交由人们。好的小说家需要避免被崇高的情感、强烈的憎恶所左右,需要以一种不偏颇的态度来对待笔下的人物。
这种态度,就叫客观性。
一个写爱情喜剧的人往往不能客观,他会把爱情的伟大夸大到极致,把人物的美好品质夸大成仙人下凡,把平淡的生活夸大成取经一般伟大的涅盘过程。这样的态度是不客观的。
一个讽刺社会的人往往也不能客观,对人物的褒贬太重,介入性的评判太多,毁掉了小说的艺术。
一个好的小说是客观的,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来说的。
所以,
那些把风景描绘成天堂的游记,不是艺术性的小说。
那些为追求喜剧效果而牺牲现实性的偶像剧,不是艺术性的小说。
那些为批评社会而操纵人物言行(为展现作者自己的观点)的,不是艺术性的小说。
正如,
那些风景如画的照片,不是小说。
那些逗得人哈哈笑的相声,不是小说。
那些言辞激烈的论文,不是小说。
我想要的,是写小说,因为纯艺术的小说有一种难得的客观性。
是的,小说非常需要客观性,正因为一种难得的客观性和现实主义,所以它才是区别于游记、喜剧、论文等形式的纯艺术。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文章为有偿阅读:1元/篇 ,自觉投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