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2-09

2018-12-09

作者: 猪头一枝花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23:56 被阅读4次

“海难是上帝写了一半的剧本,句号得由那些沉船打捞者来完成。”《寻找黄金船》的作者盖瑞·金德如此写道。——这是本周、也就是第8期三联中读——了不起的文明现场的主题:南海一号考古发现过程的讲述引语。不过在本期主题讲演者崔勇老师的表述中,我感觉虽然南海一号已经整体打捞上来了,但是这个句号还远远不是完成状态,还有很多的故事等待后人发掘。

南海一号是1987年一艘在中国南海区域发现的宋代沉船。它的发现开启了中国水下考古工作。由于中国当时对于水下考古是一项空白,所以暂时将对它的研究搁置了一段时间,先是通过其他小项目积累经验、培养人才,直到2001年对南海一号进行准确定位,并进行规划性的工作——调查、试掘等,足足花了三年的时间,到2004年发现海况不好、且能见度很差(根据崔老师的经验,能见度通常和船体的保存情况成反比,我的理解是,这可能是因为能见度低通常因为泥沙较多、而泥沙多的地方水流会把泥沙卷起裹紧船内外,导致不容易被腐蚀?),因此决定采用整体打捞的方式对南海一号进行发掘。从那之后,2005年开始做方案,2006年细化,2007年4月开始整体打捞,童年12月22日正式出水,进入水晶宫博物馆。从讲述中我们知道,整体打捞其实是一场“赌博”,因为沉船的整体打捞不仅是世界第一、也是世界唯一,以后也很难复制。但正是这样的整体打捞,使得后期的更细致挖掘和研究成为了可能。

整体打捞能够保存丰富完整的信息。就像从时间截面上直接提取了一副完整的图画,通过细致的发掘研究,甚至能够发现古人的头发。由此,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船上装载了什么样的货物,它们是如何装载的(为了减少摇摆幅度进而减少货损率,并不像西方行船采用压舱石而是冒险采用中心偏高的装货方式),并与文献记录对照了解货主是如何在船内睡觉(在货物上搭板睡觉),行船海航时会准备怎样的食材等等关于宋代衣食住行的、全方位的海航生活图谱。比较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崔勇老师提到,原本在某个货舱之中除了淤泥没有发现任何器物,让人觉得很奇怪,但是后来通过对淤泥的检测发现,里面含有大量的动物蛋白,也就是说这个货舱原本装有满满的丝绸。如果不采用整体打捞而是采用水下考古的方式,那么这些淤泥就会被抽走,这样的信息也就不可能被发现。这让我想起海昏侯墓考古过程中的“淤泥”其实是竹简——考古过程中总是有这样让人后怕的惊喜。这也让我再次深切感受到:考古,重要的并不是获取一件件孤立的古代物件,而是通过综合信息的提取和分析,了解到古代的综合、立体、完整的面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2-0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yl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