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
吃也是一种修行

吃也是一种修行

作者: 格致教练蒋海涛 | 来源:发表于2019-02-07 11:31 被阅读23次

    大年初二,闲着没事,去了一趟朱家角。

    古镇的格局大体都一样,总有一条河,河的两岸布满人家,如今住家都改成了小吃铺。不再为温饱所困的人们正在把舌头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恣意地品尝着这个世界。

    上海人民也真是可怜,工作节奏比别人快,休闲的地方比别人少,好不容易过年空下来几天,都挤到这里了。来这里也没啥好玩的,主要就是吃,跟好多人挤在一块儿吃,共创一个“吃”的大合唱。

    一路走一路吃,可恨身体不给力,还没走多远就吃不动了。我们的身体很善于储存能量,这本是数百万年的丛林生活所进化出来的能力,并且一代一代持续得到强化。现如今生活富足了,这倒变成了劣势了。想一想人类的发展史,99.9%以上的时间都是以胖为美,现在彻底翻了个了,胖跟“美”是沾不上边了,最多跟“萌”还有点儿关系。

    人类与这个世界互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做观察,另一种叫做亲证。所获取的知识也分两种:一种是符号知识,另一种是亲证知识。

    所谓观察,就是把世界一切两半,一边是主体,一边是客体,主体对客体进行抽离地观察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是关于这个世界的符号化映射,是一种二元论的知识。

    所谓亲证,就是主体和客体合二为一,事实上不再有主客体之分了,所获得的知识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一表达就又变成符号知识了。

    细细琢磨起来,吃是属于亲证的知识呢,吃货们是不是马上有了高大上的感觉。当我们用舌头来品尝世界,吃与被吃融为一体,所获得的体验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唐僧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看来唐僧对吃也是有研究的。

    科学兴起之前,人类与世界的互动有相当多亲证的成分。科学的兴起,掀起了一股探索世界的热潮,人们发现不仅可以抽离地观察这个世界,而且可以主动地改造这个世界,这可是一种上帝才有的感觉,人们很喜欢。我们用来观察和改造世界的武器就是符号化知识,我们观察和改造世界的成果也是符号化知识。我们已经淹没在符号化知识的海洋里了。

    符号化知识呈指数级增长,如史前的大洪水,反过来又猛烈地冲击着人类的生活。人们发现自己迷失了,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号称万物之灵,其实过的是奴隶的生活,我们不是常说谁谁是某某控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于是人们又怀念起亲证了。正念,灵修就这样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大珠慧海禅师说,修行就是“饥来吃饭困来眠”。弟子问道,大家不都这样吗?禅师说,不一样,普通人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所以跟我不一样。

    看来“吃”也是一种修行,当然,“吃”的修行,不在于你吃什么,关键看你怎么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最早知道这句话,不是从课本上,而是从教室的墙上。我们那个时代的教室有一些标配,除了这句话,还有“业精于勤荒于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还有祖冲之、伽利略等大科学家的画像。

    以前我一直不理解这句话,我在想,“学”和“思”怎么能分得开呢?难道还有光学不思,或者光思不学的人吗?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找不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果没有,孔子干嘛要说这句话?

    我以为“学”指的是学习书本知识,其实我想错了。

    “学”是指你与这个世界亲密接触,“思”就是你退后一步,抽离地观察这个世界。

    学而不思则罔,“罔”就是无明,无明就是糊里糊涂地活着。老子说“无明”的症状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人来到这个世上,每时每刻都在学,“学”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的自动化程序。“吃”也是一种“学”的方式,可是,光吃不思,除了长肉,啥也留不下,吃多了还会把吃饭的家伙都搞坏了。

    思而不学则殆,就算你大脑的运算能力再强,就算你有天大的智慧,如果不与社会接触,跟书柜里的藏书又有什么两样呢,没人看,就是一本死书。

    我本着“学而思”的精神,缓慢地走在朱家角的巷子里,不是我行禅的功夫好,没办法,人实在是太多了。

    偶尔路过不卖吃食的铺子里,也进去逛一下,里面都是些小玩意儿,算是精神食粮。不能只便宜了嘴巴,也得照顾一下身体其他部分的感受。

    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消费”的,“消费”不光成了现代社会人们的主要活动,而且上升到了哲学层面,成了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孔子警觉到了“消费”对人的影响,提出了“学而思”来应对。释迦牟尼比孔子更进一步,他倡导“闻思修”,也是为了平衡“消费”的力量。

    “闻思修”里面的“闻”是用“耳根”来指代“五根(眼耳鼻舌身)”,相当于“学而思”里面的“学”,是我们与世界亲密接触。“思”等同于“学而思”里面的“思”,你可以理解为思考,这是“意根”的作用。

    那么“修”是什么呢?

    “修”是修己,把“闻”和“思”调转一下方向,对准自己。不再去“闻”这个世界,而是去“闻”这个“能闻”的自己。不再去“思”这个世界,而是去“思”那个“能思”的自己。观世音菩萨说,“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当我们吃的时候,不妨琢磨一下,这个能品尝千般滋味的“我”是谁呢?千般滋味到底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呢?如此去吃,您就是顶级“吃货”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吃也是一种修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zb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