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朋友圈一篇文章,里面总结了中国城乡糟糕的审美能力和品味。作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中国人,即使没有图片要联想到具体情景其实也很容易,因为图片里列举的都是我们随处可见、不以为意实则却触目惊心的场景。“这是中华韩版英伦风。这是我国最常见的大学和单位餐厅的设计,易于清洁、便于拆除。这叫做简欧装潢风格。这是爆款,这叫爆款,听说这款包卖得很火。这是我国商品的普遍包装品位。如果缺少了酷B的迷幻灯光效果,电子产品很难在我国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下边这是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者对青春靓丽的理解。这是我国英俊男青年的衬衫标准穿法。这是我国婚庆典礼中最喜闻乐见的环节。这是我国各大城市最常见的居民建筑样式。然后这是我们马路上最常见的商户标识设计水平。这是我国夜晚最常见的灯箱设计水平。作为一个医疗产业大国,我国也有着相对应的户外广告水准。在我们国家视觉饱满度是衡量一个网站页面是否有干货的决定性指标。这是我们国家常见的PPT设计水平,这是这类下午档的节目深受我国中老年观众的欢迎。然后再看看下边这张图,是不是很亲切,有没有想起了你亲爱的爹妈、关心你的领导和阿姨。然后是的,这就是我国传统文化,集亲情、孝敬、哲理于一身的朋友圈配图。然后再看,你们要的中小学校服,纯纯的。这是桀骜不驯的时尚天生好手,总是能在传统中找到突破口。这是哪儿,在我国的富裕地区,比如说浙江,人民的审美品位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有人说中国人不肯为审美花钱,这是偏颇的。据我所知,我们的酒店经常使用纯金打造梁柱,为此花费了巨资,你看那梁柱是镀了纯金的。不仅如此,这是我们百货商场企业的宣传广告,红底黄字你以为想用就能用吗,不要幼稚了。”
许子东教授在《锵锵三人行》中讲他对中国人糟糕的美学品位的感受:“穿衣这个问题有时候你会非常绝望的,你在一个公共过桥的地方,你看下面的人流,看街上的人流,你要想到每个人在早上离开自己家的时候,都是尽量把自己打扮得好看的,一般来说,尤其是女的。总归是尽量挑一个使自己在镜子里看得比较好看,这么综合打扮的结果是这么难看的一个。你有没有想过这个很绝望的事情,当你在一个地铁里看到下面的人流的时候,你要想他们不是在逃难,他们是经过,尤其到了过节的时候,这么多人精心打扮起来,会合起来的一个集体无意识,使你看到了这么一个情况。但是我总觉得,衣服的问题还是不大,这还是个人的选择,我觉得问题更大的是建筑。建筑这个东西不是一个发展商的个人权利,不是你住在里面的人你的私人空间,建筑它是有两面,它的外墙就是公众空间。”
王小波在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文中写到了他对中国建筑环境之恶俗的认识:“我前辈子走南闯北,去过国内不少地方,就我所见,贫困的小山村,只要不是穷到过不下去,多少还有点样。到了靠近城市的地方,人也算有了点钱,才开始难看。家家户户房子宽敞了,院墙也高了,但是样子恶俗,而且门前渐渐和猪窝狗圈相类似。到了城市的近郊,到处是乱倒的垃圾。进到城里以后,街上是干净了,那是因为有清洁工在扫。只要你往楼道里看一看,阳台上看一看,就会发现,这里住的人比近郊的人还要邋遢得多。”
王小波在他的《门前空地》一文中说:“门前空地虽是你自己的,但在别人的视线之中。你觉得自己是个什么人,就怎么弄好了。”他讲了自己住美国的时候有一个卖披萨饼的意大利邻居规划自己门前的空地的故事。“花坛刚建好时,是座庄严的四方形建筑。是一本正经建造的,不是胡乱堆的。过往的行人看到,就知道屋主人虽然老了,但也不是苟活在世上。”这个邻居让我肃然起敬。跟他比起来,很多中国人过的就是动物一样的生活。
“中国人只重写文字的历史,不重保护环境中的历史。”一个意大利汉学家说,“意大利的古迹可以使他感到自己不是属于一代人,而是属于一族人,从亘古到如今。”“古罗马时期的竞技场和中世纪的城堡都在视野之内,这就使你感到置身于几十个世纪的历史之中。走在巴黎的市中心,周围都是漂亮的石头楼房,你可以在铁栅栏上看到几个世纪之前手工打出的精美花饰。英格兰的小城镇保留着过去的古朴风貌,在厚厚的草顶下面,悬挂出木制的啤酒馆招牌。我记忆中最漂亮的城市是德国的海德格尔,有一座优美的石桥架在内卡河上,河对岸的山上是海德格尔选帝候的旧宫堡。”“在海德堡,在剑桥,在萨尔茨堡,你看到的不仅是现世的人,还有你们的先人,因为世世代代的维护,那地方才会像现在这样漂亮。”而中国,别说保护,连最基本的美学观念都没建立起来,你又怎么能叫一群连什么是美都不知道的人去维护美呵护美呢!
前段时间,一个美国的艺术史研究者从中国的海南出发,一路旅行到背景,他说中国这一路上看过来,觉得中国现在进入了历史上最恶俗的一个时代。他说得不假。这种恶俗从平民到引领时尚的精英传媒中屡见不鲜。时尚与品味密切相关,品位是一整套集体美学,是社会群体灵魂深处的时代精神。举服装的例子,衣柜是挂在私人空间里的社会镜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被社会看待。服装的价位显示了我们的经济水平,服装的风格和款式透露了我们对自己的期许和对环境的态度。我们生活在这个恶俗的时代,从小见不到美,长大以后又被怪力乱神的时尚洗脑,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美,更不用说去展示美保存美了!
王尔德对时尚有一个刻薄的评价:“时尚就是一种丑,丑得我们无法忍受,以至每不到六个月就必须换一次。”韦尔斯说,时尚是狂野的海洋上泛起的泡沫,是庸俗的繁荣。还有一个英国作家赫利特认为时尚不过是放荡和空虚的代表。在这个消费时代,时尚经常被错误地当成美的代名词,人们对美的理解,往往来自媒体杂志各种现代传媒的宣传,但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那些本该引领时尚引领美的媒体本身就庸俗不堪,美学基因好像从中国人体内消失了,从平民到精英,大家谁也不懂美。没人能带领美,没人看得到未来!
韩松落在《一种生物性的隐喻》中说内地要培养出林青霞和陈柏霖、桂纶镁,至少还得两代人。海边总是可以轻易分辨出大陆人,穿再贵的衣服都没用。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陆校园民谣怎么也没能出一个有说服力的、干净的女声。“还有建筑的样式、书籍的封面、报纸的字体,其实只差那么一点,就要用尽全身力气去追赶三五年。还有照片的色调、风景的气息、甚至天空云彩的排列。一切一切,总是有点不对劲。而一件事物,真正取得合法性的标志,是已经取得了美学上的合法性,不美,就不合法。”“美,或者不美,或者那种不对劲的美,那种差一点的美,都是生物性的隐喻,所有这些隐喻合起来,其实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面貌。谁都没可能走出独立行情。”最后不得不感叹一句,生活在现在的中国,对于一个对美有要求的人来说是多么多么绝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