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焦虑,是我这段时间的常态。为繁忙的工作而焦虑,为繁琐的程序而烦恼。但每个月总结本月工作时,简单几项就能总结完毕,通过完成项目反推实际工作,有效的工作时间真的有限。“伪工作者”,描述的可能就是我这种状态吧。
读《见识》这本书,吴军的建议是:做事宜精,不宜全。不能挤压时间把所有的事情凑合做完。在我看来,工作是有两重属性的,一是为上,做的事情如何让公司利益最大化,而是为己,做的事情如何让自己的长进最大。并行前进的两重属性,既能保证自己的升迁,也能锻造自己的技能资本,寻找更大的平台。
1000小时原理,是个人成长必经的阶段吗?1000小时的练习是成为顶尖人才的充分条件吗?答案都是否定的,简单的重复1000个小时,平庸的棋手依旧无法成为顶级选手。积累效应,对上一版本的迭代,是有效利用1000小时的必要技能。
吴博士破解1000小时困境的方法是“三板斧”:确立目标,及时反思和记录思考。我的目标一直以来都太含糊啦,成为最好的自己,让自己变得富有,这些都是大而空的想法,无法落实为可视化的,成为激励性奖励的结果。而及时反思,是对别人观点的反思,他的出发点是什么?他的逻辑推理方式是哪种?他说的和我说的,差异在哪里?我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他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并且把这些技能都记下来,后期能够翻看,能够反思的材料才是好材料。同时,现身说法的将自己的OKR目标管理法进行了展示,我要践行这个方法。
做好最后的1%,是一种严密的思维方式,不到最后一刻,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比别人多做出的1%的完美,能获得的效应可能是倍增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