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之道
——会议之后冷思考
2099年早春某日,蘑菇云小学的教务处发了通知,要召开周末拓展活动专题会议。上周的双休日刚刚组织了周末学科拓展活动,校长在巡查中发现,在课程管理上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学生的接送涉及安全自护;比如有学生把零食带进了教室涉及环保自理;再比如有老师混课放羊涉及教学规范,等等。
强化管理,规范行为,提升效能……整个管理层都认可有开专题会的必要,可以通过会议提提要求,统一思想。
上午10:40左右,学校领导及任课老师陆陆续续到了。说陆陆续续,是指参会人员到得不齐。虽然通知上讲的是四至六年级所有涉及该项课程的老师,还有年级负责人必须与会,但是,实际上根本做不到。因为涉及面太广,从干部到老师大概有四五十人之众。周末拓展课程,涉及到语数英音体美科信,几乎所有学科的老师。教务课通知所有人员尽量调课参会,但具体到个别老师,课程根本调不了。所以,当天,肯定有好多老师缺会。
尽管如此,10:45左右,校长还是踏上讲台,开始了讲话。校长从开展学科拓展活动的意义、背景讲起,讲到如何与校外的培训中心斗智斗智,如何为老师们谋取福利。又讲到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应该怎样履行上下课交接;如怎样强化学生的文明规范;如老师们应该怎样发挥高度的责任感备好课、上好课,作好课后反馈,等等。
校长口若悬河,一口气讲了30多分钟。校长激情澎湃、肆意汪洋,下面的老师却听得趣味索然。有些人开始玩手机、看微信,有些人开始窃窃私语。
这时候校长话锋一转,讲到了上课津贴的发放。如班级建制必须达到的人数,质量奖,留生奖,等等。
这个话题一抛出,老师们的眼睛马上发亮了,大家热情高涨。台上台下,如相机焦距一下子对准,老师们开始连珠炮似的发问。
“教师的子女要不要算进班级人头去——15人才能成班?
“基数以外,为什么每增加一个人只奖五元,每流失一个人却要扣15元。奖与罚也太不合理了吧!
“招生奖、留生奖到底是算在班主任的身上,还是算在授课老师的身上?” ……
会议走向严重偏离航向,超出了校长的想象,更超出整个管理团队的想象。因为上周才试运行,周末拓展活动初具规模,具体参与人次极不稳定,费用暂未收取,成本与津贴发放还没有严格测算,情况还不明朗,津贴发放方案未定。所以,针对老师们的提问,校长没有心理准备,思维跟不上,不能给出肯定的回答,只能是模糊性的敷衍。
——“到时候视情况而定吧!”
热烈的争辩正酣,大家谈兴正浓,但是,上午放学的铃声已经打响。大家只能匆匆起身,赶快放学去。
在草草散场的时候,教务主任对校长说了一句话:
“看来,老师们最关注还是拓展课上,自己能拿到多少钱?”
“蛮好呀!说明老师们进入状态了。”校长心满意足地回应。
“会开成这个样子还叫好呀!”一位年级主任用奇怪的眼神,看了一眼校长,站在旁边不识时务地接了一句。
校长夹起会议记录,一言不发,悻悻离去。
会议用时40分钟。整个会议都是校长在唱独角戏,他既是会议主持,也是会议惟一的主讲人。
他的讲话内容非常全面:校内外形势、活动要求、个人主观愿望、做人的原则、各方利益诉求等等,全面涵盖,信息量超大,但是却没有典型案例,没有数据分析,没有事实来源。乍一听,似乎要提的要求,要注意的事项全部囊括了,但是细细想来,这个会分明开得大而空泛。有关拓展营活动,竟没有一个地方讲得是具体、透彻,能够让人信服,能够让人记住的。
这位校长是天才的演说家,精力充沛,凡事“严”字当头,工作上有一股狠劲。但是,毕竟六十开外,真应了那句老话——树多根多,人老话多。一发挥起来就刹不住车,轻而易举就把一堂课的开会时间耗损殆尽。当然,会议霸场其实是他的工作常态。
这个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既不像常规管理促进会,也不像津贴发放专题调研会、听证会,后面倒像座谈会、茶话会。
整个会议没有得出任何结论,也没有达成什么共识。对拓展课程后期的工作,也看不出任何方向性指引,或者实操层面的标准、要求。
如何做学校高层、中层,如何推进科学管理?那位多话的这位年级主任,在会议结束之后,一直在内心苦苦思索。就他的理解而言,所谓管理,就是“管控”与“梳理”。当然,“管理”二字还应该有所侧重,即三分“管”七分“理”。凡事都重一个“理”字。“理”是疏导、梳理、理清,包括各种矛盾、冲突在萌芽状态的时候,能尽快发现,能积极的干预。即把各种人际关系理顺,积极调控事物,使其始终朝着正态方向发展。
作为管理者,最关键的合理地调配各方资源,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激发积极性,推进工作不断良性地发展,让效益最大化。管理者——校长的身边要有一群追随者!
就事论事,具体而言,这个会议怎样开才好(组织形式),开成什么样子(结果)才算好,在年级主任看来,那是应该理性思考一番的。
首先,为什么要开这个会,开这个会要达成什么目的?这个主干问题一定要明确。
站在科学的角度审视,会议的目标定位最为重要,是应该首当其冲思考的。
其次,就要是达成目标的路径,如参会对象、会议时间、主持人、主讲人选、主讲人主讲内容、研讨方式等等,都要提前认真设计。
如果不讲科学,不讲方法,很有可能愿非所想,就很难达到预想中的结果。
换位思考,这个会议如果换作自己召集、发起。又该如何设计呢?他内心的回答是:
首先,我要考虑的当然是会议目的。——如果是就上周试运行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解决,那就要开“常规管理促进会”;如果就津贴发放方案进行调研,那就开津贴发放专题调研会、论证会。
会议内容不同,预期结果不同,会议参与对象、组织形式当然也就不同。反正不能胡子头发一把抓。
年级主任就实操层面,进一步展开思考:
会议一设计
会议主题:如何强化、完善周末拓展课程过程管理
参会对象:校长,教务处与德育处全体成员(因为“两处”所有人员,参与该课程的常态管理),四—六年级级主任,四—六年级语数英备课组长(课程实施中的骨干老师),参会人员不超过15人。
主持人:校长或教务主任
发言人预设:校长、“两处”主任、三位年级主任、骨干代表两人
会议流程:
一、校长——引言明题。
二、教务主任——重点就教师层面,讲课程管理思路,巡查中发现的现象,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校对课程管理的思考……
三、德育主任——重点就学生层面,谈应遵守的常规规范。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有:某些班级没有建立花名册信息;一部分学生上完课四处游荡,没有家长来接,任课教师没有履行交接手续,学生安全可虞;学生行为不文明:带零食进教室,破坏环境;课间时出现管理真空,有学生四处串教室,有学生破坏公物——踢烂消防指示牌,等等。
德育主任要讲清安全、环保等常规规范的重要意义,学校管理制度所规定达到的标准。
四、年级主任——原因分析,改进措施。
五、骨干代表——纠错实操层面要面临的实际困难。
六、校长——进一步强调、补充,形成决议,作表态发言。
(备注:此会开过之后,年级层面再开一次专题会,年级主任负责传达这次会议精神)
会议二 设计
主 题:津贴发放方案调研会(论证会)。
参会对象:校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年级主任、四—六年级与本课程相关的任课老师。
主 持 人:德育主任
发言人预设:校长、教务主任、年级主任代表、班主任代表、学科教师代表
会议流程:
一、教务主任开言明题,宣读学校草拟的《周末拓展课程津贴发放方案》
二、年级组自由讨论,形成主要观点,并整理要阐述的依据、理由。
三、不同层面的代表发言。
四、校长复议、总结,形成最终定论、决议。
(备注:1.开会时间定在人人都能参加的中午,要充分考虑与会人员调课困难因素,能保证所通知到的人员全体参加;2.如果最终不能形成决议,则会后给出相应的思考、沉淀时间与空间,找准契机组织第二次研讨会。)
当然,无论是会议一,还是会议二,在组织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罗伯特议事规则》中的基本原则:
如“讨论内容一定要明确”——先动议后讨论,无动议不讨论。
如“发言完整原则”——“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
如“限时限次原则”——每人每次发言的时间有限制(比如约定不得超过3分钟);每人对同一动议的发言次数也有限制(比如约定不得超过2次)。
如“多数裁决原则”——(在简单多数通过的情况下)动议的通过要求“赞成方”的票数严格多于“反对方”的票数(平局即没通过)。弃权者不计入有效票。
……
纵观其上,《罗伯特议事规则》,其基本精神是非常简约清晰的,大致来说有五项:即权利公正、充分讨论、一时一件、一事一议、多数裁决。
《罗伯特议事规则》中的议事精神彰显着现代文明,它凸显出三大特点:
其一,约定性,即规则明示在前,对事不对人;
其二,工具性,凡事不往道德上扯,能用工具来解决的绝不无端拔高和指控;
其三,价值中性,旨在凝聚组织认同,提高运作效率,平衡多元利益,通过文明议事来说服、辩论、妥协,从而形成有效果的行动。
这么好的现代管理手段,具备极强的科学性、先进性,但是,却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真是遗憾的事。年级主任究其成因,无外乎以下几种:
其一,官本位思想作祟。单位的某些一把手,工作久了,久而久之,容易滋生官僚作风。很难下沉到最基层,去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有些一把忌惮下属或员工怀疑他,担心自己话语权不重,威信不高,位子不稳。所以,在他的骨子里,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重要,牢牢掌控话语权最重要!
其二,家长作风气作怪。校长是50年代出生的老干部,很少感受过新式思想的洗礼。或许,在他的大脑里,压根没有“民主”意识。其禀性早已形成,其观念早就固化。“我是老大,我说了算。”严以立威,习而不察!
其三,专制最见效果。“不要没完没了的讨论,就这样定了。”——民主讨论,集思广议,固然好,但是,费时费力,各方面的成本是较高的,哪有一个人拍脑袋来得爽快!
当然,这位校长是体制内退休后返聘的干部,年龄大了,耽于学习,虽然思想观念有时代的局限性,工作作风有时难免表现出简单粗暴。但是,也算是一位扎扎实实的实干家、工作狂。他每天14、15小时蹲在学校,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上对老板忠诚,对下属员工有时也能尽体恤之意。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啊,真让自己当了校长,工作未必有他老人家做得好呢!真让自己扮演校长角色,会不会也沾染一身‘官’,也变得骄横跋扈呢?毕竟,是人都会有缺陷,自己并不完美……”
这时候,级主任心里后悔起来:
"为什么要那样顶撞校长、冒犯校长呢,自己算哪根葱呀!
——“会开成这个样子还叫好呀!”,只这一句话,把兀自陶醉的校长搞得难堪、尴尬……
“良言顺耳利于行。”——“即使发现领导的做法有什么不妥,也应该找合适的时机,跟领导小心的提出、探讨,才对呀!”
——这位年级主任的心里,如拨浪鼓般,反复懊恼着……
20190306
管理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