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大伙有印象没,之前有一首哥特火,《我赚钱啦》,由吾酷乐队演唱。歌词大意是一个人赚钱了,却不知道怎么去花,后面就各种花法描述,有兴趣的可以去虾米搜索看下。
从歌词里我看到了这个人他赚到钱了,且不管是大钱小钱,也不管如何赚到的,他赚钱的目的就是花钱,赚钱不是刚需,花钱才是,而且当年能火,说明受众还挺广的。
刚需是个啥东西?刚性需要,一般其需求不随价格、时间波动而波动。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盐巴。我们有在电视上看到盐的广告吗?没有。偶尔有,也是国家公益广告里呼吁大家食用加碘盐。食盐是人体必需的,每日必须摄入的,刚需中的“刚需”。
说一个非刚需的。英语学习,这辈子难以忘记了,自个投入了那么多时间。背单词,做阅读理解,刷题,没有哪一个科目会让人投入如此多的精力,但是成效如此低。遇到个老外还卡壳!因为在中国,用英语交流不是刚需啊,会普通话才是。会讲普通话就可以走遍全中国,我又不出国,干嘛学英语?看国外新闻?有人翻译过了。
但是还是有些朋友英语学好了,那他们怎么学好的?问啊,答曰:“无他,就看老友记”,what?第一季每集看100遍以上,然后每天因工作关系,要和老外沟通,有订单才有提成。
没错,大伙都猜到了,这些朋友是做外贸的,对他们来说,每天用英语和客户交流就是“刚需”,他们推荐的每天刷老友记,其实只是输入的环节,不是他们英语溜的真正原因。和客户交流这个刚需,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这样子,也好理解为什么有些家长钟爱请外教教小朋友英语,特别是外教一点中文也不会,这就人为设定了一个必定要用英语的环境,让小朋友说英语变成“刚需”。而中文外教,情急之下是会飙中文的,“xxx,快坐下!”,小朋友听了,瞬间觉得用英语不再重要,不再刚需,因为可以用中文和老师交流啊。
最好的学英语的方式,当下觉得就是和老外做生意,或者争取一些合作的机会,语言都是用出来的。它不是目的,只是一个媒介。
今天晚上和老朋友吃饭,席间他又提到,“等我有钱了,就去国外旅游”,我立马纠正他“你这个思路就不对,应该是花钱是为了赚钱,去旅游是为了让你放松,然后回来更好的赚钱。”
那我一直以为的刚需呢?其实和朋友没两样。
现在还这么认为吗?不会了,成长才是刚需。
那成长中最最重要的是什么?耐心。
说起耐心,自个是最没耐心的,工作10年来,尝试转型做其他,都是浅尝辄止,唯独游泳一直以来都风雨无阻,大抵游泳解决了身体要健康这个“刚需”吧?要不然怎么坚持那么久,甚至不用坚持,定期自个就去了?除了刚需能解释外,还真找不出其他理由。
因此,耐心的前提是,对某项在做的事情有兴趣,或者能持续获得正向反馈。比如游戏里的通关设置,每打过一级,装备就升级一次,持续及时反馈。这也是我们不需要耐心,更不用别人督促,就能一直“游戏”下去,甚至还“成瘾”了。
朋友阿福不大爱看书,但是腿脚麻利;
朋友陈少做销售,手里有些资源,处理和客户的关系是他的强项;
而自个,书看多了,书生气太重,太太形容到“你太理想主义了,孩子,工作10年了,还那么单纯”。
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知,其实,挺难的。
如果说赚钱是刚需,耐心是关键,那么找到自己的“燃点”就是每个人要自个要去完成的作业。所谓“燃点”,我给的一个定义是,一件事或一个兴趣,在没有任何掌声和镁光灯的照射下,我们自个做的还那么津津有味,甚至自得其乐,你也不指望靠它功名利禄,你就是很喜欢做这件事。那么这件事/兴趣,就是“燃点”。
每个人的“燃点”不同,赛道不同,但是追求时间自由的目标是相同的,愿你早日找到自己的燃点。
燃点祝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