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遇到一“文人无(德)行”之事,让人无语,遂又让我想到了穷酸文人一词。
文人也就是读书人嘛。想着自己也是个读书人,应该也在列其中,写下这样的标题,实在是需要很大勇气。但是,只有正面自己,才能改变和提高不是么?
“穷”指“贫穷”,“酸”指“寒酸”。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穷而迂腐”。为什么文人多“穷酸”呢?
说到底还是穷啊!
中国文化种自古就有“笑贫不笑娼”的一面,把穷文人称作“穷酸”也是自然不过的事。
问题关键在于,为什么文人多数都是穷的呢?而且其中不少还是“无(德)行”之人?
概率上而言,社会上大部分人都是穷的,文人穷似乎也是正常的。也就是说,文人读了更多书,并没有使他们比普通人多出致富的筹码来。
估计这也就是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起源。既然多读了书并没有使人更睿智,那读书啥用呢?
老实说,经常遇到一些读书人,做事斤斤计较,瞻前顾后,谨小慎微,远不如一些没读过书的大老粗来的爽气和大度。
读书到底是有益于我们还是害了我们?为什么那么多读书人真得无(德)行又无(气)度?
可能还是因为我们读了死书。
读书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升学,升学是为了就业,就业是为了谋生计。一句话,耐着性子耐着寂寞读了那么多年书,竟不是为了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这样的读书,不把人读成“无行”的“穷酸文人”才怪呢!
那我们该怎么自救呢?
第一,求财致富。想要发财,不要遮遮掩掩不好意思,“君子爱财”,爱财本是人的天性,只要“取之有道”,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去追求,你越是扭扭捏捏,就越让人觉得你小家子气,“穷酸气”扑鼻。
现在社会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互联网给予人们很多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机会,你尽可以解放思想,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坚持不懈地去挣钱!
第二,大胆行动。书读多了难免沾染书里有问题总需要论证的毛病,要做决策的时候想了一遍又一遍,思来想去,就是不见行动。常常眼睁睁看着好机会溜走了。
要不穷酸,必须戒掉这个毛病。看到机会赶紧出手,而且要死死抓住,绝不放弃。
这里还有个前提,看问题的眼光。不知道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很多文人的眼光相对于普通人,似乎没有根本的提高,经常看不到好机会。可能在象牙塔里待得太久了,或者在某个专业里钻得太深了,有点跟现实社会脱节。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目前的大学教育是不够成功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怎么能看到社会上的机会,又怎么能抓住机会呢?
第三,一诺千金。文人的可厌之处还在于话太多。说话多,给人实实在在的好处少(本也给不了太多,因为自己也穷啊!),就总是让人觉得你做人有“泡沫”,穷酸味尽显。倒不如不说话直接送上好处。另外,也要有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气概,丁点儿小利都看在眼里,自然难以服人。
最后,发表点我的感慨。
作了半辈子的读书人,虽然也做出了一些贡献,但内心并不为自己真正骄傲。谨写下此文,作为镜子,希望自己能摘掉“穷酸”的帽子,做个真正有智慧的读书人。如果此文对你也有一点点启发,请不吝点赞(文章下方的心形,谢谢!)。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