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HCIP】组播-PIM协议2:RPF检测、STP树密集模式是怎

【HCIP】组播-PIM协议2:RPF检测、STP树密集模式是怎

作者: 周山 | 来源:发表于2021-10-24 22:28 被阅读0次

RPF检测

启用PIM协议的路由在接收到组播流量之后,首先会对组播流量进行RPF检测。
RPF检测又叫反向路径转发检测,是PIM协议中用组播转发防环核心手段。
首先, 路由器检查组播报文的源地址,以此确定此数据包是否通过满足“该接口是去往组播源地址的出口”如果是通过可以返回到源的接口上到达的,RPF校验成功,简单的理解就是,通过匹配路由表的源地址,如果匹配到该条数据中的接口是发送的接口,则继续转发,反之,说明路由表中已存在去往源的最佳路径,直接丢弃。


图片.png

我们自己绘制一个环路,就可以理解。

STP

熟悉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网络的人对这个思想并不陌生,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而这次生成树协议也用到这种机制。
DM(密集模式)的任务就是构建维护STP树(S,G),S代表组播源的地址,G代表组播组的地址
上游接口:就是RPF接口(它不能成为下游接口),负责接收(S,G)的组播流量,对于每一个(S,G)表项,RPF接口有且只有一个,如果去往组播源是负载分担的,下一跳地址大的接口为RPF接口。RPF接口上的邻居称为RPF邻居。如果RPF上存在多个PIM邻居,则邻居地址大的为RPF邻居。
下游接口:将RPF接口收到的组播流量发送出去的接口即存在直连组成员的接口(由IGMP协议维护)以及存在PIM邻居的接口
剪枝:当下游节点没有组播成员,就向上发送剪枝报文。路由器发现没有直连组成员,也没有PIM邻居,也没有除了RPF之外的接口,则认为下游接口为null,就向上游接口发送剪枝报文,尚有接口收到剪枝报文,将自身(S,G)表项中该接口剪枝,210s内不再下发该组的组播流量。

相关文章

  • 【HCIP】组播-PIM协议2:RPF检测、STP树密集模式是怎

    RPF检测 启用PIM协议的路由在接收到组播流量之后,首先会对组播流量进行RPF检测。RPF检测又叫反向路径转发检...

  • 【HCIP】组播-PIM协议3

    前期回顾 上次我们谈到了PIM的RPF机制,对于RPF我们只需要知道两个词就算是明白了,一个是“扩散”,另一个是“...

  • 【HCIP】组播-PIM协议4

    前期回顾 Graft机制:PIM-DM模式通过周期性的扩散和剪枝来保证(S,G)表项的老化时间 状态刷新机制 1、...

  • 【HCIP】组播-PIM协议4(实验)

    这次我们通过实验更细致的了解组播 1、拓扑 2、配置如下 1、简单配置ip后进行rip协议配置,使得网络通畅,os...

  • RPF检测和URPF检测的区别

    RPF叫做逆向路径转发,主要用于组播环境中针对于组播源对于组播组地址的所有数据做路由检查。首先组播路由协议是基于单...

  • STP

    STP 基础 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树协议,用于消除数据链路层环路的协议,仅在...

  • 【HCIP】PIM-SM稀疏模式

    前期回顾 我们上次进行了组播报文的实验,其实组播配置很简单,主要记住这几点,在所有路由器上开启组播路由功能,连接组...

  • 【HCIP】组播-IGMPv3协议

    前期总结 我们之前学些了基础的组播理论和IGMPv1和v2协议,IGMPv1,v2的客户端是针对支持ASM组播模型...

  • STP工作原理 - kummer话你知

    STP解决什么问题 生成树协议(Spanning-Tree Protocol,以下简称STP)是一个用于在局域网中...

  • 组播之PIM(3)

    一、PIM DM PIM DM的工作机制包括扩散、剪枝、嫁接、状态刷新及断言机制。 扩散、剪枝是生成SPT的主要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HCIP】组播-PIM协议2:RPF检测、STP树密集模式是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fy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