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与其说是我在养育他,不如说是他让我重生。陪伴孩子的同时,我在成长,调整,完善自己的人格。
与娃为友,尊重是我们沟通的原则,说教是一种直接但是收获不大的方式,不完美的自己却处处以完美要求孩子,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因此,比起做一个只会用“嘴”说话的妈咪,不如多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心感受,甚至用语言记录。
我的孩子,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朋友,我应该怎么和他相处呢?
一、做一个细心观察,捕捉瞬间,及时记录,勤于思考的妈妈。
我的育儿“日志”
1、克服“饥饿”的心理探讨和课后迅速收拾好习惯赞赏。
2、重要的事情优先做,突发情况也要懂得随机应变,有原则,不纠结。
3、生活需要仪式感,文化的交流可以从书本到行动。
4、养成整理和收纳的好习惯,清清楚楚,妥妥当当。
二、接纳孩子的一切
仔细想来,怀胎10月的时候,我们期待孩子顺利出生;呱呱坠地起,我们期待孩子健康成长。这段时间,家长付出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提出各种要求,开始各种嫌弃,“不听话”三个字每天要说无数遍。家长的虚荣心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不断飙
记得张文亮老师的一首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里写道:
“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放下家长的虚荣心,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想尽一切办法提升自己;重拾养育孩子的初心,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帮助孩子做最棒的自己。
三、自律启蒙
1、少说多做
我家孩子从小就对识字很感兴趣,因此很早就能读文字。
借此,我用文字给孩子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比如每天的时间安排,每天的任务,书单,电影单等等,自律从此开始。如下图:
通过这样的表格,我可以观察孩子的日常、评估他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和他一起制定。
有时我工作很忙,没时间管孩子。时间表可能无法精确执行,但是作为参照物,慢慢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就算我不在家,孩子也能清楚自己该干什么,少了很多“大呼小叫”,少了很多“被迫和抱怨”,双方都很省力。
2、书教比说教更有用,平时的日常探讨比遇事的急性训斥更有效,家长及时道歉比什么都重要。
孩子很有灵性,他很会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不会一直屈服于家长的威力和强势。
因此空口说教,陈词滥调,啰啰嗦嗦,不如给孩子阅读书籍,我给孩子买了很多关于情绪的书籍,让他自己感悟。在上学放学途中,散步的时候,我们会探讨,我主要是让他去思考和表达。
我们经常做“角色互换”,让他做家长,我做孩子,由他来“说教”。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在我忙碌的时候,我会脸色不好,我会很没耐心,我也会说错话,骂错人,但是我会第一时间跟孩子道歉,并请求原谅,让孩子责备,然后宽容理解我。
人非草木,孰能无错呢。知错就改。家长和孩子共同执行。
让我们的孩子在被尊重的环境下自律成长。
让我们的家庭成为温暖、和谐、充满爱的归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