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一世界,一词一春秋
你会读吗?
“皮——里——阳——秋——”,一年级的小朋友大致也会大声地拖音读出,这四个字的确太简单了。是的,四个字都极其常见,但是连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你确定知道它的意思吗?
来,逐字解词试试:皮肤里的太阳?不对。
皮毛里的秋天?嗯——也不对不对。
常说“胸中褒贬,曰皮里阳秋。”,又曰“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对,皮里阳秋,指的就是“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评论”。
“皮”是动物或植物体表的组织,“皮里”是指内心。
“阳秋”呢?是指《春秋》,《春秋》是孔子修订过的一部记载鲁国历史的书,书中语言精练,每句话都有其暗含之意。对历史人物寄寓褒贬,但并不直言,读起来耐人寻味。这种写法称为“春秋笔法”。故“皮里阳秋”早称“皮里春秋”。
那为什么“春秋”变成“阳秋”了呢?据说晋简文帝(司马昱)的母亲郑太后,小名唤做“阿春”,古代封建时代又极其严苛的等级制度,为了表示尊敬,说话或者写字都要尽量避开君主或者尊长的名字,所以改“春秋”为“阳秋”。
皮里阳秋,了解了意思,你会用了吗?
注意,使用这歌词语之前,要关注其含义中的两个关键词。
关键词1:评论,虽然都是“言字旁”,但不是演讲,不是说话。
关键词2:藏在心里,暗藏于心,没有表达出来的。
举例如下:
1. “你若跪下讨饶求活,未免就皮里阳秋,口蜜腹剑,没人能救你;你既站着不动,说明真正是一身傲骨。”
2.纵然他心里有多么恨伍伯,但是场面上的皮里阳秋,还得装着。
3.沈少问你话,居然还敢皮里阳秋?还想不想在长安城待了?
看这几个句子,“皮里春秋”看起来是个典型的贬义词了?其实不然,最早的时候它是用做褒义词的,故人讲究礼节,当面指出别人的缺点当然不符合古人礼节习惯,所以古时候,“皮里春秋”是做褒义词用的。
“皮里阳秋”你肯定会读,了解意思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