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个普通的周六,刚看完一个纪录片,里面有一个观点触动到了我,于是想要记录及分享出来。
很多人觉得自己是生活的牺牲者,他们经常提到过去的事。例如,生长在一个父母虐待孩子的家庭或者一个不正常的家庭。但大部分心理学家认为,85%的家庭都是“不正常的”。这就好像,突然间,你不再特殊了。
“我的父母是酗酒者,我的父亲对我很凶,我六岁时妈妈和他离了婚”
“从13岁到18岁,我参与街头帮派,是个街头小混混”
“我出过一次严重的摩托车事故”
“我在达拉斯的时候曾经几乎是无家可归,我在休斯顿过了15年的贫困生活”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有学习障碍,人们都说我将什么也学不成,他们告诉我,我将不会阅读,书写和交流。一事无成,一辈子不可能有什么名气”
基本上每个人都有类似的故事,但这只能将其称为“那又怎样”。
真正的“怎样”在于:你现在要怎样做,你现在如何抉择。因为你既可以关注于过去的事,也可以关注于你想要的事。而当人们开始关注于他们想要的事的时候,他们不想要的事就会开始消散。这一部分扩展了,另一部分就会消失。
这让我想起,刘擎在《财新视听》的一个采访中也发表过这么一个观点:“人之所以是一个有意识,有自由意志的这样一种存在,他并不是被自己任何过往的经历所决定的。过往一定会塑造你,但是当你意识到这种塑造的时候,你在某种意义上就摆脱了,或者,至少可以拉开跟过去自己历史的这个距离。”
既然人生没有既定的轨道,你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创造未来。不是什么心怀雄心壮志,不是什么非得热血滚动,静静的去寻觅自我,完成自我的建设,本身就很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