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科英布拉是个规模不大的城市,也是山城,以前的葡萄牙首都,现在的大学城。王宫用于办大学真是物尽其用。
这次入住的旅館是百年老店,就在Mondego河边大学山的脚下,旅馆的建筑外表华丽,走进去,里面的公共接待厅也金红相映,显得富丽堂皇。这酒店從沙發,衛浴到電梯,處處是過去的奢華痕跡,讓我想起一個叫「布達佩斯大酒店」的電影。那電影說的是一個老式歐洲人如何堅持他老一代歐洲紳士樣貌和精神的影片。作為觀賞真不錯,可使用古董设施並不舒服,上網還要去公共會客室或餐廳。幸好今天不是疲惫之至,躺在老床上,看着遙不可及的天花板上垂下来的大吊燈,想像以前應垂下嘎嘎响的吊扇的,現在则裝了一个高高在上的空調,還配了個简易立式風扇。
我看水龍頭的花樣,寫字檯抽屜把柄的樣式都好看,连暖氣片都雕花还带着铜质的调试把手,觉得掉入了古董行。这里的老电梯真很有气势,里面只能容纳两个人,却配备了皮面长凳,铁门拉上,电梯升起,大概有半分钟光景后,一声咣当,我们到达了一楼,这时候电梯和我们两相对峙,都不知道对方要干什么。大少倒是有经验,说“你要往旁边拉开铁门啊,不然人家按电梯了,我们就又下去了。”
把东西安顿好,车停在旅馆建议的露天停车场。随后就步入近在咫尺的老城。此时是下午,天色正亮,太阳还热,城市里熙熙攘攘,有男人在街头唱歌。歌声回荡着,很好听,后来天黑回到这街道时,更听到整个城区都有歌声,配着夜色和街灯,配着穿黑色学生装的狂欢着的年轻人,当游客的都会被这份放开的轻松气氛感染。后来才知道:这歌就是“法朵”(Fado)了。
FADO是葡萄牙的“蓝调,里斯本和科英布拉都是葡萄牙的“蓝调”中心,自2011 年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但两地的”法朵“不一样:科英布拉这里只允许男人唱法朵。本应当是些令人心碎的歌曲, 关于爱情,思乡和担忧。科英布拉的法朵与里斯本最不同的风格在于: 科英布拉的法朵像古典男高音,里斯本的歌声听起来更像蒂娜·特纳。 这是因为在里斯本,法多起源于较贫困的社区,而科英布拉的学人们唱法朵更重视音乐技能。我觉得语言不通是听乐者的福气,我怎么听这法朵也不是悲伤的调子。更何况还有年轻人的高声齐唱夹着欢呼笑闹,哪有心碎什么事?
这个城市以大学最为闻名,学术方面不知道如何,但大学的皇宫建筑处处流光溢彩。有一个奇观,发现这里不少大学生穿着黑色正装,还披着斗篷,开始以为是赶上了入学或毕业,要他们穿成这样(毕竟在盛夏的气温之中),可又不像。憋不住问了两个在我们前后飘着的黑衣男学生:你们今天刚入学吗?——我们都入学两年了。那.......?
罢了,我们的英语也不足以支撑我们听懂解释,回来查吧。
《明镜》周刊上描述说:科英布拉 - 摩尔人拔出弯刀向游客冲去,游客迅速撤退。 但从另一边又杀来一个执剑的罗马人。 幸运的是,他们都只是想玩:这场街头剧景展示了葡萄牙西部科英布拉市繁杂的历史。 除了摩尔人和罗马人,西哥特人也统治过这里。 今天当然是学生们统治的时代。你不是看到了——每个角落都是穿着黑色西装和斗篷的年轻人。 传统的学生制服今天仍然是这座城市的标志。 在这里,生活从新学期开始,每年的入学季都是一个盛大的节日,而真正的”新人周“——Latada是在10月底,不过老学生9月就在持续庆祝新学期的到来。 到了新人周,成千上万的学生会黑压压全部聚集在古老的主教教堂 Sé Velha 前。这所大学成立于 1290 年,是该国最古老的大学。 今天,每四个居民里就有一个学生。 一周内的活动通常比周末多,因为周末是许多学生去父母家的时候。不过,9月还不是最集中的大学庆祝日,五月中旬的“Queima das Fitas”,即“科英布拉燃烧丝带”节,才是最著名的”学术传统“呢,那是毕业节。
为了明天的参观,我们今天想探路,那个 18 世纪巴洛克式图书馆是非看不可的。至于市中心的中央广场上那些市政厅和教堂,我们倒是愿意在晚上的灯光下路过一下便罢。看到现在,觉得对葡萄牙的教堂不那么神往了,就算金晃晃的也气势不够。不过这里有个圣克鲁斯教堂,安葬着葡萄牙的第一任国王阿方索·恩里克。即便是,那也不必去瞻仰的。
日落时分,我们到了那个传说中美轮美奂的图书馆,人家正送出了最后一批客人,关门了。唉,这次出行赶上关门的事特多,后来在塞维利亚遇上关门的遭遇特遗憾。这要怪我们功课准备不足,不会用网约购票。不过这种天光下来到图书馆大门前倒不冤枉,图书馆巴洛克建筑外形因了柔和的光线,更显出它每一处精心设计的线条,而整体建筑于夕阳的苍凉中更焕发出它特有的傲然,也是很可观赏的,门前还有个大平台,不少人利用这游客少的时机,拍下自己和图书馆的合影。图书馆旁边的另个大门还开着,仿佛是学生自己经营的文具纪念品商店也还在营业。
踏着夕阳碎片我们沿着台阶往回走,“潜入了共和党藏身的迷宫般的小巷”。 据说这里的学生宿舍看起来像公社:墙上画着骷髅头,阳台前挂着横幅。不过我们走过的小径两侧倒都干干净净,若说有些房子破破烂烂,不宜居住那是有的。
路过一处有临河远眺平台,有沙发,还有葡式铁栅栏的去处,栅栏在夕阳下金光闪闪的,有点人间天堂的意境,于是进去了。这是个餐馆兼酒馆。坐下后大少点酒,我望野眼,河水在夕阳下泛着金光,河上没有船只,岸边有车辆行驶在远处,看上去特别安静。这一刻真是看什么都美,若要一幅岁月静好图,这里就是。我正跟着整个城市陶醉着,一回头,发现那个跟大少说话的服务生很好看,那轮廓,那肤色,那颀长的身姿,从侧面望去堪称完美。于是一直用手机盯他想拍。想不到被这孩子察觉了,抬头对我微笑了一下。不过说实话,看他的正面我有点失望,不似侧面那么好。大少提醒我,“你拍照时,坐台阶上那排的德国人在看你呢。”
这个地方不是海鲜天堂了,倒是甜食的聚集处。刚进入老城,就看见巨大的蛋白泡酥在橱窗里堆着,不知道谁能吃得下这么大一个。虽然这是虚泡,但和棉花糖一样,糖分很高啊。
揣着想吃路边小点心的心,竟然找不到一家卖咸味食品的店铺。每个小店都卖甜食,有一种蛋糕看着很像巨大的月饼(因为已经切了一半出去,所以看得见里面果仁加干果的馅子)。这又是和在波尔多第一晚一样的遭遇:时间点不对。不过后来知道本地的传统特产果然是甜食:代表作就是Pastel de Tentugal,一种用薄薄的酥皮和糖粉制成的甜面包卷,包得和春卷差不多。
我不知道它是本地特产,无意中点了几个甜食里有一个就是它,油炸食物当然好吃,其实味道也是豆沙春卷方向的,虽然馅子的颜色是芒果黄。一个“春卷”再加其他几个甜馅饼下肚后,食欲完全被扑灭了。等天全黑的时候,才发现小巷子里除了时时闪现出和四周世俗气氛很不搭的大教堂之外,还有数不尽的餐馆,人们都喜欢坐在室外台阶转弯处的平台上用餐,端上来的菜都是砂锅菜,看着眼馋,却没了胃容量。
第二天上午直奔图书馆而去,这才发现麻烦大了,一是要去购票处买票,二是为了分流参观者,我们被排到三个半小时以后。
购票处不在图书馆附近,要走出大平台,绕过文学系,穿越马路和大台阶,经过Se Nova 新主教大教堂,才看到购票处,期间我们误入新主教堂和博物馆,到买票时还得买套票,让参观三个地方。一个是图书馆旁边的前王室礼拜堂,一个是大学里的展示馆,最后是图书馆。这图书馆真把生意做到泡沫足够了。
Biblioteca Joanina图书馆其实不太值得这么折腾着来参观,抱着很大期望的人,可能会失望的。首先它作为有20万本藏书的图书馆,显得纵深小了。其次它的彰显王室辉煌的华丽只能震撼观众于第一瞥。这个不许拍照的图书馆其实最适合拍照,拍下来的照片会很辉煌,而且比现场看更有深度。和现代图书馆不一样的是,它不是平地上放很多排书架,而是另辟角落暗室通往二楼和三楼的书架。二楼和三楼的书架也仅放贴墙一排,围栏和书架间也仅够一人站立。这样的放书视觉效果特别好,书架上及屋宇下至地板。装潢精美的书籍本身也有装饰作用,成了最儒雅的护墙板,还给人藏书铺天盖地之感。
大概为让观众感到落差,进图书馆前还给一个节目是参观“学生监狱”,就在图书馆下面,有几个四面没窗的小房间,过道修得高高低低仿佛在山洞里一样。进去的人都用猫着腰的姿势,都带着同样的笑容出来,表情解读:排队来看这个?我们都乖乖上当了。
对了,在等待进入这个伟大图书馆之前有三个半小时要等。用这三个多小时我们看了图书馆边上的王家礼拜堂(管风琴一部分管子如光芒一样呈发散状,蓝色陶瓷片装饰墙壁),再越过这一排建筑去看了一个有大广场的新主教教堂,又看了大学展示厅(展现大学古貌,还有科技新花样)。不过对我来说有趣的反是在主教座堂前的广场上看见一群年轻学生,人人手中拿着树枝,在教堂前作起跑状,想必这教堂是给新学生祈福的,只是不知道他们拿树枝干什么。很可爱的一群孩子,没穿黑衣,但也有他们自己统一的服装。
时间还没用完。今天晚上想去里斯本,第一个节目就是拜访同学,于是得赶紧的找个礼物。意外的是,昨晚上找不到的老教堂Sé Velha,今天在我们找礼品店的半路上闪现了,教堂都是付费参观的,他们把门票当捐款,直接投币入箱当善款,倒也让人舒服。教堂还在维修,大门圆拱形的顶,层层递进,让教堂正门显得大气深邃。这里的这些个教堂里的塑像都显得精致了,堪称艺术,值得细看。它让我觉得特别的,除了雕塑艺术外,还有几个装圣水的大贝壳,和一般的圣水盆一样大。想想长到这么大的贝壳,得多少岁了呀。
背景的石雕真人大小,当参照。教堂的脚下就有一个礼品店,转一圈,在各类陶瓷装饰品的夹缝里,找到一瓶Porto 出的波特酒,用个古老的木头盒子盛装着。店主奶奶帮我把酒盒子包成巨大的包袱,却忘记在酒瓶和盒子之间塞点纸,这下走路热闹了,一路能听到酒瓶和木盒子之间的撞击声。要知道接下来是看图书馆啊,让这声音伴随着也太粗鲁了。整理这事儿大少特在行,在图书馆入口处等待进场的时候,他把木头盒子撞酒瓶的声音调整成酒液在瓶中波涛汹涌之声,但毕竟不那么震撼耳朵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