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

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

作者: 阿菜爱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2-09-03 14:54 被阅读0次

看《隐入尘烟》,有一句弹幕我印象深刻:

“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都流向了不缺爱的人,苦都留给了还在受苦的人。”

少年意气的时候,我们总是不服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人过中年后,慢慢开始承认一个事实,很大概率上,阶层难以跨越。

看过一部纪录片,导演跟拍了三个不同阶层的人,城市少女,小镇青年,山区小孩。

城市少女是北京土著,从小上的是最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上的是美院附中,然而因为厌学最后被学校劝退。

退学后,每天吃饭睡觉看电影画画,打发无聊就去街头写生。

后来她妈开咖啡馆,她就帮忙用绘画装饰她妈的咖啡馆,可惜咖啡馆最终还是经营不下去倒闭关门。

尽管她知道自己不可能会被饿死,但也逐渐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去了德国留学。

三年后,她回到上海实习。

小镇青年一直坚信读书改变命运,在复读三年后,终于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他知道大学机会来之不易,认真读书,小心面试,顺利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

农村女孩每天要走十几公里的路程去上学,每天放学后要先干完一堆农活才能做作业。

她的梦想是去北京读大学,以后能打工挣钱,最好一个月能挣1000块,可以买更多的面,因为家里的面不够吃。

记得一句话,眼界就是乞丐的梦想是有个金饭碗,讨饭时不怕打碎。

阶层的位置,认知的局限基本上框定了一个人的走向。

出生在哪个起点,不可更改,但认知的局限,只能靠读书可能突破。

最后三个主人公的结尾是——

北京女孩回到了北京,开了一家艺术投资公司。

小镇青年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相对找到了最稳的饭碗,兢兢业业。

山村女孩15岁就辍学了,找工作因为年纪跟学历的问题,几乎很难找,最后认命早早嫁了人,继续了下一场的轮回。

以上三种现象,才是我们见到的现实中绝大多数的范本,那种逆袭剧本终归还是属于极少数。

而且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小镇青年可能就是参照物。

拼命混到中层,然后有些人守在那里,有些人再拼命往上蹦哒,极少数人能蹦上去了,一些人掉下来。

所以,有时我们看一些教育理念,还得看那人所在的阶层,每一套教育理念都不适用所有人。

有资本的,不怕犯错,可以试错,可以闲庭信步地纠错。

山区小孩,如果没有读书,没有靠读书换地方,换头脑,基本就是命运轮回。

而小镇青年的第一次出路是高考,唯有先挤上这条独木桥才能走向下一步。然后接着继续小心翼翼,去接受一场又一场的社会考验。

所以,读书有没有用,早就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我们只是在接受一个事实后,在自己的框框里想办法蹦,至少别掉下去。

相关文章

  • 钱,爱,苦都流向哪了。

    “钱都流向不缺钱的人,爱都流向不缺爱的人,苦都流向了会吃苦的人。"这句话在网上看到的。 我想,因为不缺钱,钱就会生...

  • 2022-10-07

    “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都流向了不缺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 越穷越苦,越富越贵

    钱都流向不缺钱的人 真正缺钱的人却得不到钱 越得不钱就越缺钱 爱都流向不缺爱的人 真正缺爱的人却得不到爱 越得不到...

  • 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

    看《隐入尘烟》,有一句弹幕我印象深刻: “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都流向了不缺爱的人,苦都留给了还在受苦的人。” ...

  • 一点吐槽

    网上说,钱都来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都流向了不缺爱的人,苦都流向了能吃苦的人。 那么没钱缺爱还能吃苦的人是什么样? ...

  • 《隐入尘烟》

    《隐入尘烟》观影后感: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都流向了不缺爱的人,苦都留给了还在受苦的人。 地狱十八层,层层在人间...

  • 钱流向了不缺钱的人

    总是听到这样的说法,“钱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流向了不缺爱的人”,“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就好像,因为你已经拥有了...

  • 人间

    金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流向了不缺爱的人,苦难也流向了能吃苦的人。

  • 天哪,我发现一个能持续增加幸福感的小方法

    钱会流向不缺钱的人,而幸福也会流向不缺幸福的人。 01. 可是好像这个时代,我们都变得不幸福了。我们建造起了无数的...

  • 钱流向了不缺钱的人, 爱流向了不缺爱的人

    你总想着和他比聪明,你肯定不喜欢他、不认可他;如果你总想着发展完善他的观点和想法,并为己所用,这是从朋友那里占的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km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