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天津站和滨海新区的津滨轻轨九号线,载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乘客飞速地驶向终点站,随后,又匆匆忙忙地回到原点,从早晨六点直至夜间十一点,每天都有大量的乘客拥入她的怀抱,一年365天循环往复……
终于有一天,滨海新区的一次意外,使得轻轨的某个站点受到了重伤,不得不暂停和休息了。直到这个时候,无数赖以生存的乘客才意识到他们的作息时间将会发生变化。
而我,就是这些乘客之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是我切身感受的经历,它发生在夜深人静的滨海新区,尽管已经过去六年半了,津滨轻轨早已“痊愈”,人们也好似渐渐淡忘了那个令人心有余悸的夏天。
然而,我却总能依稀记得那段没有轻轨的日子,秋雨中拥挤的道路交通、时间永无保障的往返通勤时间(公交版)和公共汽车里的窒息,还有那些被秋雨冲刷得亮晶晶的前方道路……全都化作2015年独有的标志,永久地埋藏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及至后来,津滨轻轨经过治疗,痊愈后恢复健康了,在重新通行营运伊始,像极了因受到严重惊吓而导致反应慢也还有几分气血不足和怯弱的患者。
犹记得,一个鹅毛大雪漫天飘飞的冬季早晨,由于寒冷,津滨轻轨居然突然停运了,我还算幸运。那次,我在出站口看到了黑压压等候乘车的人群,几乎全都是“上班族”或者需要出差的人,还有的是需要搭乘地铁赶往天津站乘坐火车的……庞大的队伍和阵容堪比1949年开国大典。
请假?跟客户解释?退票?
纵使这样,常年倚靠津滨轻轨的“上班族”和经常出差的乘客们也还是心满意足了,毕竟比公交车快多了,上班或者出差也有保障了,不是吗?
今天,我的腿刚刚迈进津滨轻轨,不经意间看到了单位领导在群里发布的重要消息,顿时心急如焚。
事实上,对于很多离家近的同事来说,发布消息的时间不晚甚至很早,可是对于横跨数区,单程通勤时间就占据1小时以上的我来说,那个时间正是我准备东西要出发之际,如果骑车,这个时间我已经出发在路上了。
这件小事,从侧面反映了通勤时间长短对工作的影响,如果你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相对平稳,通勤时间长对工作影响相对不大,如果你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总是面临突发临机应急,通勤时间长可能就真的会成为阻力了。
很多不确定性都是你无法预测的,
除此之外,还有地铁和公交临机调整班次时间以及很多时候的突发状况就足以令你手足无措了。
地铁临机调整班次时间,却不在平台发布公告,乘客一无所知。
公交车面临的主要情况,便是堵车。
公交车出故障停在半路上,有的时候,司机可以通过自行解决,有的时候需要电话求助,公交车被搁置一旁,所有的乘客需要下车。
很多时候,公交车还会因城市建设如筑路架桥修铁路等诸多因素调整线路,
你如何事先预测?你如何临机协调?你如何周密部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