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不要在该奋斗的年龄选择安逸,都说我们成长的速度要大于父母老去的速度;曾经的我把这些话奉为真理,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希望能够找一份这样的工作:朝九晚五,最好有双休(对于我曾经面试的公司,我说了可以没有双休的话,我感到非常抱歉,我太违心了),工资可以不用太高,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时间,这样下班我可以有时间看书、写字、拍照、看电影、听音乐,最重要的是我有很多时间陪在家人的身边。
第一次去上海的时候,晚上十一点多到虹桥火车站,旅馆定在静安区,于是在上海的晚上十二点打车从闵行区到静安区,一路上的霓虹闪烁让我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心里想的满满都是这就是我以后要为之奋斗的城市。当时身边玩的好的玩的不好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我一心一意要去上海,其实大四之前并没有去过上海,但是这个想法早在大一的时候就有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断给自己造梦,不断给自己洗脑。
以至于后来到上海了有着一种“初次见面,余生请多多指教”的感觉,还记得在龙湖面试的时候我就当着所有人’的面骄傲的说到:我会在上海这座城市“生根发芽”。然后经历了两个月的“指教”,途中还有一次“夜半惊魂”事件,发现一个人在外无依无靠自身安全都不能很好保障的情况下要怎么去“生根发芽”?可是不管怎么说,我依旧还是很喜欢这个城市啊。其实我这个人是一旦认准了一件事就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但是上海这座城市自从暑假回来了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滋生出回去的勇气,我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变得太怯弱的原因还是懂得了分利弊的原因。
其实我一直不断在给自己洗脑,让自己能够像喜欢上海一样喜欢南昌,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一个留在南昌的理由。但是就是不能给自己在南昌造梦,因为上海是一个造了四年的梦,不可媲美、无与伦比。
明明已经快毕业了,还在纠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这个问题,永远都在和关心自己的人讨论是去是留的问题,其实自己心里早已经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只是希望答案从别人的嘴里说出来而已。不管任何问题,在问出来的那一刻,心里都有了最终的答案。
当我们刚上大学的时候,会感概高三的学弟学妹:真羡慕你们,还能好好努力,选择一个自己想要去的大学;当我们大三大四的时候,会感概大一的学弟学妹:真羡慕你们,才大一,什么都可以慢慢来;当我们毕业了,还会感概那些即将毕业的:真羡慕你们,还能在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认真抉择。网上最近有一个问题是:如果人生能撤回,你最想撤回的是什么?按照之前我说的“羡慕”逻辑,我只能说,把那颗受精卵撤回好了,人生重新开始吧。
所以,当很多人告诉我们说,你才刚毕业,人生有很多可能,如果我像你这么年轻……嗯,说的就算再给你重来一次的机会就真的能有多大变化一样。你也只活过一次,凭什么说我的路是错的?人生嘛,总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很多东西不去经历,不去摸索怎么知道是非对错,前辈的经历只能让我们更少走弯路而已。
之前发了一条朋友圈:幸运的是,总有人在你即将误入歧途和濒临崩溃的边缘拉你一把。我时常感到自己非常幸运,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大问题,只要抛出来就有人想办法帮忙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就是有这样一群在身边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嘿,非常感谢遇到你们,虽然每次都让你们十分头疼,虽然每次你们都“恨铁不成钢”,虽然每次都被你们“教训”,虽然每次都给你们添麻烦,但是我总有一天也会从“小朋友”变成“大朋友”的,不再让你们担心,就算我脸皮再厚也会不好意思,是吧~~~
其实今天讲这么多只是想说,困扰了好几个月的问题,我终于自己要慢慢理清了,再给我几天时间,做个决定吧。
嘿,初次见面,余生请多多指教
2018年1月12日01:5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