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runtime浅析(三):Method Swizzling【思维走】
method swizzling也许是runtime中最有争议的技术,它的作用就是改变已经存在selector的实现,之所以可以这样是因为方法调用可以在运行时改变:通过改变类的分发表( dispatch table,该表包含selector的名称及对应实现函数的地址)里selector和实现之间的对应关系。
举个例子,比如你想记录一个iOS应用里每个view controller显示的次数:可以在每个view controller添加记录的代码,但这会导致大量的重复代码;通过继承也是一个方法,但需要同时创建UIViewController, UITableViewController, UINavigationController及其它中view controller的子类,同样也会产生许多重复的代码出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5142903/4940e6c9b6ba593e.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142903/ef402b52daad919d.png)
Swizzling应该只在load方法中使用
oc会在运行时自动调用每个类的两个方法,+load 会在类初始化加载的时候调用;+initialize方法会在程序调用类的第一个实例或者类方法的时候调用。这两个方法都是可选的,只会在实现的时候才去调用。由于method swizzling会影响到全局的状态,因此最小化竞争条件的出现变得很重要,+load方法能够确保在类的初始化时候调用,这能够保证改变应用行为的一致性,而+initialize在执行时并不提供这种保证,实际上,如果没有直接给这个类发送消息,该方法可能都不会调用到。
dispatch_once
Swizzling应该只在dispatch_once中完成
如上,由于swizzling会改变全局状态,所以我们需要在运行时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原子性就是其中的一种预防措施,因为它能保证不管有多少个线程,代码只会执行一次。GCD的dispatch_once 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在method swizzling应该将其作为最佳的实践方式。
选择器,方法和实现
在oc中,选择器、方法和实现是运行时的特殊方面,虽然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术语是用在消息发送的过程中。
下面是Apple对它们的几个描述:
选择器(Selector-typedef struct objc_selector *SEL ):用于在运行时表示一个方法的名称,一个方法选择器就是一个C字符串,在运行时会被注册或者映射,选择器是由编译器生成的,并在类被加载的时候由运行时自动进行映射。
方法(Method-typedef struct objc_method *Method):在类的定义中代表一个方法的类型。
实现(Implementation- typedef id (*IMP)(id, SEL, ...)):这是一个指向方法实现函数起始地址的指针,这个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指向self的指针,第二个参数是方法选择器,然后是方法的参数。
理解它们之间关系的最好方式是:一个类维护着一张分发表(dispatch table),用来解析运行时发来的消息;该表的每个入口是一个方法(Method),其中的key就是选择器(SEL),对应一个实现(IMP),即一个指向底层c函数的指针。
swizzle 一个方法就是改变类的分发表,使它在解析消息的时候,将一个选择器selector对应到别的实现,并且将该选择器对应的原始实现关联到新的选择器中。
调用 _cmd
看起来下面的代码可能导致无限循环:
- (void)xxx_viewWillAppear:(BOOL)animated { [selfxxx_viewWillAppear:animated];NSLog(@"viewWillAppear: %@",NSStringFromClass([selfclass]));}
可奇怪的是,它并不会。在swizzling的过程中,xxx_viewWillAppear:已经被重新指向UIViewController 的原始实现-viewWillAppear:,但是如果我们在这个方法中调用viewWillAppear:则会导致无限循环。
注意事项
通常认为Swizzling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技术,容易产生不可预料的行为和无法预见的后果,但只要遵循以下几个注意事项,其实method swizzlin还是相对安全的。
总是调用一个方法的原始实现(除非你有足够好的理由不这么做):API提供了输入和输出的约定,但其中的实现却是黑盒。Swizzling 一个方法但不去调用其原始实现,可能造成私有状态的底层假设被打破,影响程序的其它部分。
避免冲突: 给category方法加前缀,确保不会跟其它依赖的代码产生冲突。
知道到底发生啥了:简单的复制粘贴swizzling 代码,而不清楚其如何工作不仅非常危险,而且浪费了好多深入学习objective-c运行时的机会,可以通过查看 Objective-C Runtime Reference 和头文件了解其中的一些来龙去脉。
小心的处理:不管你在swizzling Foundation、UIKit或者其它内建framework方法时多么的充满自信,必须清楚在下一个版本这些可能都改变了,所以为了不出差错,还是需要多花点心思的。
网友评论